底处堪舒野士眸,松陵南寺倚层楼。
檐虚遥挹金庭翠,树老平分笠泽秋。
千里烟瓢从踯躅,十年萍迹漫淹留。
若无友道谈空语,顽石何能更点头。

【注释】

底处:山脚下。堪:可以,适宜。舒:舒展。野士:山野中的读书人,这里指隐者。眸:眼。松陵南寺:位于今浙江绍兴的兰亭。

檐虚遥挹:屋檐高远,能远望。金庭翠:金色的屋顶上覆盖着翡翠般的青瓦。

树老平分:树叶苍老,与天空相平。笠泽秋:秋天的湖水如笠帽般碧绿,泛着秋意。

踯躅:徘徊不前的样子。萍迹:漂泊不定的足迹。淹留:逗留。

谈空语:谈论虚无的话,这里指的是佛家玄言。顽石:形容坚硬的石头,这里比喻顽固的人。

点头:点头称是。

【赏析】

诗题《登香岩一览楼》,从题目来看,应是在登临香岩一览楼时所作。诗人登上香岩一览楼,放眼四望,只见山下是一片广阔的田野,而山上的松林和南寺却掩映在层层云雾中,仿佛仙境一般。

首联“底处堪舒野士眸,松陵南寺倚层楼”,诗人首先描绘了一览楼的位置,它坐落在山脚下,四周是辽阔的田野,而远处则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一座座古老的寺庙。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一览楼所处的地理位置,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颔联“檐虚遥挹金庭翠,树老平分笠泽秋”,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一览楼周围的景色。他站在楼上,可以看到远方的天空中飘荡着金色的云霞,而这些金色的云霞又像是被镶嵌在了绿色的屋顶之上。而那些古老的树木则已经长到足够高的程度,它们与天空相接,仿佛要将天空都分割开来一样。这里的金庭翠和笠泽秋分别象征着佛教和道教的象征物,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和宗教的敬畏之情。

颈联“千里烟瓢从踯躅,十年萍迹漫淹留”,诗人继续描述自己所见所感。他看到远处的烟波浩渺,就像是一个漂浮在空中的巨大葫芦,而那些飘浮不定的烟霭则像是一只只摇曳的小船。而在这些烟霭之中,有一只小舟静静地停泊着,那是诗人的家。而在这十年间,他又像一只无根的浮萍一样,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生活的颠沛流离之苦。

尾联“若无友道谈空语,顽石何能更点头”,诗人以哲理性的思考收束全诗。他认为如果没有朋友之间的谈笑风生,那么他就无法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而那些看似顽石一般的岩石又怎能点头呢?这里,诗人用顽石点头来比喻那些能够点头接受真理的人。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整首诗通过对一览楼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宗教和人生的观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看法。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