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成事究何惭,志士安能把口缄。
忽露词锋宁碌碌,一朝囊脱独超凡。
【注释】
毛遂:战国时赵国人,为人慷慨激昂,善于言辞。脱颖:比喻出山做官。因人成事:依仗他人而成事。究何惭:究竟有什么可耻?志士:有志向的人。安能:怎能。把口缄:闭口不言、不发一言。忽露词锋:突然露出锋芒。宁碌碌:岂能平庸无为。囊脱:指富贵荣华。独超凡:独立非凡、超群出众。
【赏析】
《毛遂自荐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组诗作品《毛遂诗》中的第三首。此诗前二句以毛遂自比,表明自己有才能而不被赏识的无奈;后二句以毛遂自勉,表达自己要脱颖而出、实现抱负的决心。全诗情感真切,语言朴实,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和实现远大理想的愿望。
诗的前两句“因人成事究何惭,志士安能把口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能凭借他人的帮助而成就一番事业,那么他还有什么可惭愧的呢?一个有志气的人,怎么能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闭口不言呢?这两句运用了反诘和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一种不满和对自我能力的一种自信。
诗的后两句“忽露词锋宁碌碌,一朝囊脱独超凡。”意思是说,一旦能够显露自己的见解锋芒,那么他就不会像碌碌无为的人那样平凡无奇。一旦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就能够超越众人,成为非凡的存在。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决心,表达了他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比毛遂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价值的肯定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个人才华和社会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