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封忆昔少年时,阅尽沧桑总不知。
重受风霜频挫折,空山犹见老虬枝。
【注释】
- 古松:指松树。
- 秦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天下划分为36个郡,称为“秦郡”。
- 忆昔:回忆过去。
- 少年时:年少的时候。
- 阅尽沧桑总不知:经历过世事变迁,却始终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 重受风霜频挫折:再次经受风雨的打击和磨难。
- 空山犹见老虬枝:即使在荒山野岭中,依然可以见到苍劲的老树枝条。
- 虬(qiú):龙卷风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古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首句“古松”直接点题,引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对象——一棵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松树。接着,诗人以“秦封忆昔少年时,阅尽沧桑总不知。”开篇,回忆了年轻时的时光,那时的自己如同这棵古松一样,虽然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变迁,但却始终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这里的关键词“秦封”“少年”“沧桑”,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变迁,以及这种变化对个体的影响。
第二句“重受风霜频挫折”,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延伸。诗人通过“重受风霜”和“频挫折”这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古松在风雨中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这不仅是对古松本身的赞美,也是对生活中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人们的一种鼓舞。
最后一句“空山犹见老虬枝”,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以“空山”为背景,展现了一幅苍茫而深远的画面。在这里,老松树依旧挺立在那里,无论周围环境如何改变,它都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生命力。这不仅仅是对古松的赞美,更是对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自我、保持本色的人们的一种赞美。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古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那些在生活中不断努力、坚持自我的人们的一种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