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光耀窗纸,犹滞昨宵寒。
雨霁日方水,花迟春转宽。
何曾山色换,只觉鸟声欢。
欲觅采芳侣,沉吟一倚阑。

【注释】

  1. 喜晴:即《喜晴》,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2. 窗纸:窗户上的纸。
  3. 雨霁:下雨停止。
  4. 花迟:花开得较晚。
  5. 何曾:何时;哪有。
  6. 采芳侣:指赏花之人。
  7. 沉吟:深思、沉吟。
  8. 倚阑:靠在栏杆上。

【赏析】
《喜晴》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日美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晴光耀窗纸”,描绘了阳光照耀在窗户上的景色,给人一种明亮、温暖的感受。这里“晴光”一词,既指天气晴朗的阳光,也暗含了诗人心情愉悦的心情。而“窗纸”则是指窗户上的纸,这个词汇既简单又富有诗意,使得整句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美感。

第二句“犹滞昨宵寒”,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寒冷。这里的“昨宵寒”指的是昨天夜晚的冷,而“犹滞”则表示这种寒冷仍然持续着。这既体现了春天的短暂,也暗示了春天的温暖即将到来。

第三句“雨霁日方水”,描绘了雨过天晴后的景象。这里的“雨霁”指的是下雨停止,而“日方水”则是指太阳刚刚升起来,水面上还泛着波纹。这个描绘既生动又形象,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

第四句“花迟春转宽”,则是对春天景色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花迟”指的是花开得较晚,而“春转宽”则是指春天的景色逐渐变得宽阔而美丽。这既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为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第五句“何曾山色换”,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这里的“山色换”指的是山林间的景色发生了变化,而“何曾”则表示这种变化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这既体现了春天的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珍惜和感慨。

最后一句“只觉鸟声欢”,则是对春天声音的描绘。这里的“鸟声欢”指的是鸟儿的叫声欢快愉悦,而“只觉”则表示这种喜悦并非来自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是来自于大自然的美好。这既体现了春天的声音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环境的热爱和向往。

《喜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色的变化和声音的美好,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