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哑慈孝乌,母子还相哺。
岂曰知报称,所性与众殊。
哀哀鸿雁鸣,道路逾江湖。
寒暑迫天序,南北乃异趋。
凤凰翔千仞,振翮低天衢。
食实自有竹,栖枝自有梧。
奈何游楚地,贻笑狂接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主题“思乡”,然后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要结合诗句分析;最后注意诗歌的意境。
这首诗以“感”为题,从“感”的角度来写。开头两联,诗人由物及人,由鸟及己,用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虽在异乡,却无时不在思念故乡之情。“岂曰知报称,所性与众殊。”这两句是说:谁说只有我知恩图报呢?我的本性和大家不同啊。颈联,写鸿雁鸣叫之声哀伤凄楚,声声催人归去,但路途遥远,难见家乡。尾联,写自己虽然有才,却因身处异地而无法报效祖国;即使身在楚地,也难免被世人讥笑,像狂接舆那样。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无奈之情。
首联“哑哑慈孝乌,母子还相哺。”乌鸦母子相互哺育,表现了它们之间的亲密无间。
颔联“岂曰知报称,所性与众殊。”诗人说自己并不懂得如何报答恩情,自己的性情与一般人与众不同。
颈联“哀哀鸿雁鸣,道路逾江湖。”鸿雁哀哀啼叫,飞越大江大湖,表现出它们不畏艰险的精神。
尾联“奈何游楚地,贻笑狂接舆。”诗人感叹自己只能漫游于楚地而无所作为,最终不免被世人嘲笑。
【答案】
(1)首联:乌鸦母子相互哺育,表现了它们之间的亲密无间。
(2)颔联:诗人并不懂得如何报答恩情,自己的性情与一般人与众不同。
(3)颈联:鸿雁哀哀啼叫,飞越大江大湖,表现出它们不畏艰险的精神。
(4)尾联:诗人感叹自己只能漫游于楚地而无所作为,最终不免被世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