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丛行十里,劳顿渐难禁。
岭峻人如豆,山荒草似林。
涧泉奔濑急,岩径入云深。
小憩茅亭下,烹茶许细斟。
【注释】
由芝兰山过金包里:从芝兰山经过金包里。芝兰山,山名,在四川成都西。
蚕丛行十里:走了十里路才到蚕丛山(古称蚕丛)。蚕丛山,山名,在四川宜宾东北。
劳顿渐难禁:劳累到了极点,难以忍受。
岭峻人如豆:山峦重叠陡峭高耸,人站在山腰就像小豆子一样小。
山荒草似林:山上长满了野草,一片荒芜景象。
涧泉奔濑急:山沟里的清流奔腾湍急。
岩径入云深:岩石上的小路一直伸向云雾深处。
小憩茅亭下:稍作休息,在茅草亭下。
烹茶许细斟:煮茶时,要慢慢品尝。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作者自蜀地出发,途经蚕丛山、金包里,来到成都。此诗描写了作者的旅途所见所感,表现了旅途生活的艰辛。
“蚕丛行十里,劳顿渐难禁。”首联写诗人自蜀经金包里至成都,途中的行程。“蚕丛”是四川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泛指川西一带;“行”即行走,“十里”是说走了一段路。“劳顿渐难禁”意思是说走了很久的路,感到十分疲乏了。
“岭峻人如豆,山荒草似林。”颈联写山路险峻,人烟稀少,连站脚的地方也很少;山中草木丛生,一片荒芜。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蜀道之艰难。“岭峻”是形容山峰高耸;“人如豆”是指行人像小小的豆粒一样;“荒”字用来形容草木丛生,没有生机;“似林”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涧泉奔濑急,岩径入云深。”尾句写山中溪水急流湍急,岩石间的小路上直通云端。这一句写出了蜀地山高谷深的特点,突出了蜀中山水之奇伟。“奔濑”、“急”、“入云深”等词,生动地描绘了蜀地山势的雄浑和水流的壮阔。
“小憩茅亭下,烹茶许细斟”,尾联写诗人来到一座茅亭,坐下来休息品茗。“小憩”意为稍事休息;“烹茶”为泡茶之意;“许细斟”指慢慢品饮。
此诗通过描写蜀道艰险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