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声高独喜闻,朝朝挖眼复抽筋。
最伤炮烙过钳网,入瓮何时请此君。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鼓吹声高独喜闻” - 描述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场合,即某种特殊的仪式或活动进行时,听到的鼓乐声特别响亮。这里的“鼓吹”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合奏,而“声高”则形容其声音宏大和悦耳。作者通过“独喜闻”表现出他对此场景的喜爱,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这种声音能够带来愉悦或是一种特别的仪式感。

  2. “朝朝挖眼复抽筋” - 这里使用了夸张手法来表达对某个活动的强烈厌恶或反感。在中国古代,某些迷信或宗教活动中可能会有“挖眼”或“抽筋”等残忍行为被执行,这可能指的是某种仪式中的惩罚或刑罚。作者用“复”字加强了动作的重复性,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强烈反感和厌恶。

  3. “最伤炮烙过钳网” - “炮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形容一种极其痛苦和折磨人的酷刑,特别是在古代的某些刑法中。这里的“过钳网”可能是指被钳制在网中的情境,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被极度束缚、难以逃脱的感觉。结合前面的“复”字,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在说某种反复且痛苦的体验或经历。

  4. “入瓮何时请此君” - 这句话似乎是在反问,表达了对某个人(可能是被批评的人或被指责的人)的不满和愤怒。这里的“入瓮”通常用来比喻受到迫害或陷害,而“何时请此君”则是在质疑对方何时能够有机会得到宽恕或解释。整体上,这句话透露出作者对当前状况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译文:

鼓吹声高独喜闻,
朝朝挖眼复抽筋。
最伤炮烙过钳网,
入瓮何时请此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深刻揭示了作者对于某些特定活动或行为的强烈反感和厌恶。首句“鼓吹声高独喜闻”,表现了作者对于特定活动声音的喜爱,而接下来的两句“朝朝挖眼复抽筋”则直接表达了对这些活动的极端反感和厌恶,甚至有些残忍。特别是“最伤炮烙过钳网”,“入瓮何时请此君”这样的表达,更加强调了作者对某些行为的批判和不满。整首诗虽然语言简洁,但情感深沉,让人读后不禁反思那些被批判的行为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