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嵌营连壮海山,红毛城畔唱刀环。
晋公节钺平淮蔡,汉相旌旗扫洞蛮。
鲲岛浪淘朝雨过,鹿门波撼夜潮还。
平原子弟怀风义,卜式忧时鬓已斑。

赤嵌营连壮海山,红毛城畔唱刀环。

晋公节钺平淮蔡,汉相旌旗扫洞蛮。

鲲岛浪淘朝雨过,鹿门波撼夜潮还。

平原子弟怀风义,卜式忧时鬓已斑。

译文:
东渡感事呈唐维卿方伯家时甫星使兼怀幕府诸公其二
赤嵌营连接了壮丽的海山,红毛城的边上唱着刀剑的战歌。
晋公的节钺平定了淮蔡的叛乱,汉朝丞相的旌旗扫荡了洞蛮的入侵。
鲲岛被浪花冲刷过后,鹿门山的波涛震撼着夜晚的潮水。
平原地区的子弟们心怀仁义,而像卜式那样忧国的人也因忧虑时局而鬓发斑白。

注释:

  1. 赤嵌营:古代军事要塞,位于今台湾赤嵌市。
  2. 红毛城:明代设置的防御设施,位于今福建泉州附近。
  3. 晋公:指李光弼,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勇猛著称。
  4. 淮蔡:古代地名,这里指代叛乱的藩镇割据势力。
  5. 汉相:指霍光,曾任大司马大将军,以治国有方著称。
  6. 鲲岛:即今天的台湾基隆市附近的岛屿。
  7. 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西北,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8. 卜式:汉代人,以节俭著称。
  9. 平原:泛指中原地区,这里是借指中原的士大夫群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与感慨。首句描绘了赤嵌营的壮丽景象,以及红毛城边的紧张气氛。接下来两句通过对比,展示了晋公李光弼和汉相霍光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第三句提到了鲲岛和鹿门山,可能是作者对当时战争局势的一种隐喻。最后两句转向对中原士人的怀念,他们怀揣仁义之心,为国家的安危担忧,而像卜式这样的人已经满头白发,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