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天光入望宽,秋宵明月正高寒。
尽教九曲波无际,化作琉璃一色看。
【注释】
“上年”二句:是说上一年重阳节时,作者被姚子芗邀请在犬河月夜乘舟畅饮。
犬河:即今之黄河。
“尽”句:意思是河水尽处,水波也尽处,但月亮却依然皎洁如银。
“化作”句:是说月光普照大地,将九曲黄河的波涛全都映成了琉璃色。
【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黄河月夜景色。诗以“望”字起兴,描写了上年重阳节与友人姚子芗在黄河月夜饮酒的情景。“上下天光入望宽”,写诗人登上船头,举目四望,只见天幕低垂,云彩飘浮,仿佛连天穹都纳入眼底,视野十分开阔,感到天地间一片光明。“秋宵明月正高寒”紧承前一句,点出时间是在秋天的夜晚,又写天上的明月当空高悬,月光下,黄河波涛汹涌,浩荡无边。“尽教九曲波无际,化作琉璃一色看”,是全诗的重点,也是诗人的得意之笔,它既写出了黄河水的浩大,又写出了中秋之夜的皎洁,同时把黄河比作琉璃一般晶莹透亮,形象地表现出黄河的气势和美丽。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首联“上下天光入望宽,秋宵明月正高寒”两句写诗人登上船头,举目四望,只见天幕低垂,云彩飘浮,仿佛连天穹都纳入眼底,视野十分开阔,感到天地间一片光明。这两句为后文描写黄河作了铺垫。颔联“尽教九曲波无际,化作琉璃一色看”,是全诗的重点,也是诗人的得意之笔,它既写出了黄河水的浩大,又写出了中秋之夜的皎洁。同时把黄河比作琉璃一般晶莹透亮,形象地表现出黄河的气势和美丽。颈联写诗人登上船头,举目四望,只见天幕低垂,云彩飘浮,仿佛连天穹都纳入眼底,视野十分开阔,感到天地间一片光明。这两句为后文描写黄河作了铺垫。尾联“尽教九曲波无际,化作琉璃一色看”,是全诗的重点,也是诗人的得意之笔,它既写出了黄河水的浩大,又写出了中秋之夜的皎洁。同时把黄河比作琉璃一般晶莹透亮,形象地表现出黄河的气势和美丽。此联中用“尽教”一词,表明黄河之阔,已到了尽头;而那皎洁的月光,则普照了整个水面,使所有的波纹都变成了明亮的颜色。这一联既是对前联的进一步申述和补充,又是全篇的重点所在。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中秋之夜黄河月色的美好、壮阔,而且巧妙地以景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