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怀愁不寐,挑尽草堂镫。
半月无双影,看心是一乘。
离情欲寄鸟,吟客静于僧。
到处慵开口,忘言少爱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律。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永怀愁不寐,挑尽草堂镫。”
- 永怀:长久的怀念。
- 愁不寐:因忧愁而不能入睡。
- 挑尽:这里指用尽所有力量去想念或思考。
- 草堂镫:指的是灯。草堂是杜甫居住的地方,这里的灯笼可能是用来照明的工具。
译文:长久地怀念着,因为忧愁而无法入眠,用尽所有力量去想念那些曾经与自己共度时光的人和事。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失眠之情。”挑尽草堂镫” 形容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深,如同挑尽了一盏盏灯笼,直到天亮也难以入眠。
第二句:”半月无双影,看心是一乘。”
- 半月:月亮的别称,这里指代月亮的光芒。
- 无双影: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影子。
- 看心是一乘:比喻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就像乘坐在一辆小车上,既轻便又易变,没有固定的形状或者方向。
译文:半个月来唯一的影子,就是我的心,它就像乘坐在一乘小车上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和方向。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无双影”和“一乘”,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自由和多变。月亮的光芒虽明亮却无法触及,象征着诗人情感上的孤独和漂泊。同时,“看心”一词也体现了诗人对自身情感的高度敏感和深刻理解。
第三句:”离情欲寄鸟,吟客静于僧。”
- 离情:离别的情感。
- 欲寄:想要传达。
- 吟客:指吟咏诗歌的文人。
- 静于僧:比之于僧人的安静。
译文:我的情感想要寄托给飞鸟,而我像僧人那样静静沉思。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乡之情;另一方面,他又选择了一种更为内敛的方式,将自己比作僧人,以保持心灵的平静和宁静。这种选择可能是出于对现实环境的考虑,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第四句:”到处慵开口,忘言少爱憎。”
- 到处:无论是哪个地方。
- 慵开口:不愿意说话。
- 忘言少爱憎:忘记了言语(即语言表达)和感情(即爱和恨)。
译文: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懒得开口,我忘记了言语,也很少产生爱和恨的感觉。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言辞和情感的淡漠态度。他认为言语和情感都是多余的,甚至可能是束缚自己的枷锁。这种态度可能源于他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也可能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然而,这种态度也可能导致与外界的交流减少,从而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发展。因此,诗人需要在表达自己情感的同时,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