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闻菰蒲声,疏棂觉风入。
灭烛延曙光,荷边有微月。
湿萤飞渐稀,阴阴一湖白。
老夫常早起,颠倒忘历日。
但觉春风时,看看到暑末。
此时东方高,水禽先聒聒。
清露不盈头,世事如乱发。
暂避眼前人,终愁秋后热。
安得浓淡山,变尽沧溟色。
【注释】
①菰蒲: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茎叶可食。
②灭烛:熄灭蜡烛。
③荷边:荷叶边缘。
④湿萤:即露萤,指萤火虫。
⑤安得:如何能得到。
⑥沧溟:大海。
⑦变尽:全部变成。
⑧变尽沧溟色:指海天一色。
【译文】
卧在湖庄的茅屋里,我听着那菰蒲的声响。
推开窗门,感觉有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
熄灭了油灯,等待曙光的到来,只见湖边荷叶上,微微露出一点月光。
那些萤火虫渐渐稀少,湖面一片阴森森的白色。
我老夫子常常早起,颠倒日夜,忘记自己年龄。
但只觉春风时时吹拂过来,不知不觉到了暑气将尽的时候。
此时东方已高升了,水鸟开始聒聒地叫个不停。
清晨的露珠还未干,世间的纷乱就像头发一般。
暂避眼前人世烦扰,终究愁绪萦绕在秋后炎热之中。
怎样才能得到浓淡相宜的山水?让沧海变为碧波荡漾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湖庄早起时的所感所思。诗中以“湖庄晓起”为题,描写了一个老翁清晨起来的情景。诗人描绘了清晨湖庄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他的内心情感。
首二句写景。“卧闻菰蒲声,疏棂觉风入。”诗人卧听,听到的是湖边的菰蒲丛发出的声音,感受到的是风吹进窗扉的感觉。菰蒲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子和茎可以吃,也可以作为船的桅杆。“疏棂”“风入”写出了环境的静谧与清幽。
第三、四两句,诗人由自然景物转向人世情状。“灭烛延曙光,荷边有微月。”诗人熄灭了蜡烛,等天亮了才出门。在荷叶的边缘,可以看到月亮的微光。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早起习惯,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五、六句,诗人继续描绘湖庄的环境。“湿萤飞渐稀,阴阴一湖白。”诗人看到湖面上的萤火虫越来越少,湖水一片阴暗。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湖庄的宁静,也写出了诗人的内心孤独。
第七、八句,诗人由环境转向内心感受。“老夫常早起,颠倒忘历日。但觉春风时,看看到暑末。”诗人经常早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只感觉到春天来了,夏天就要过去了。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勤奋努力,也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第九、十句,诗人由个人感受转向对人生的看法。“此时东方高,水禽先聒聒。”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水鸟开始喧闹起来。这两句诗既表现出了大自然的节奏,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第十一、十二句,诗人由对大自然的描述转向对人世的感慨。“清露不盈头,世事如乱发。”清晨的露珠还没有滴落下来,世间的纷乱就像头发一样多。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叹。
最后两句,诗人由感慨人生转向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暂避眼前人,终愁秋后热。”暂时躲避眼前烦忧的人世,但最终还是会担心秋天后的炎热。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写湖庄的环境和个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