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惊年过,情深搅梦思。
每当花发候,便数尔行期。
涧水流香细,林鸠唤雨迟。
柴荆谁午扣,吟苦不成诗。
【注释】
张二:张继,字文通,洛阳人。曾为汜水关镇将,官至检校司空,世称张参军。后弃官隐居东阳山,常与友人王绩、储光禄、李白等往来。沛国(今属安徽)人。
圯:指圯上老人。
小别:指分别时年幼。
情深搅梦思:意指分别之情深长,搅乱了诗人的梦境。
花发候:指花开的时候。
涧流水香细:涧水清澈见底,流水潺潺,水中有花草香气。
林鸠唤雨迟:林中鸟儿呼唤雨水到来,却迟迟未到。
柴荆谁午扣:柴门在午时被敲门打扰。
柴荆,指用柴草编成的篱笆,古代住宅常用这种材料来建造围墙;午扣,即中午时分被敲门打扰。
吟苦不成诗:形容因思乡之情过于痛苦而无法成诗。
【赏析】
这首诗是张继在东阳山隐居期间所作,表现的是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意境清新自然。
“望张二恳圯不至”一句写诗人盼望着张继的到来,但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张继,字文通,洛阳人,曾为汜水关镇将,官至检校司空。后弃官隐居东阳山,常与朋友王绩、储光禄、李白等人往来。诗人与张继相识于长安时期,二人关系亲密,此次分别之后,诗人一直盼望着张继能来到自己身边。然而,当诗人再次见到张继时,却发现他并没有如自己所愿地出现。这无疑让诗人感到失望和遗憾。
“小别惊年过,情深搅梦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感受。由于这次短暂的离别,诗人感到时间过得很快,仿佛一晃而过。同时,由于与张继的深厚情谊,诗人常常被他的音容笑貌所困扰,无法入睡。这里的“惊”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这段友谊的珍视。
“每当花发候,便数尔行期。”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等待张继归来的场景。每当春天来临,花儿盛开的时候,诗人都会想起张继,并计算着他回来的日期。这里的“花发”二字,不仅点明了季节,还渲染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而“数尔行期”,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张继的期待和渴望。
“涧水流香细,林鸠唤雨迟。”这句诗描写了诗人在等待中的所见所感。涧水中的花草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而林中的鸟儿呼唤着雨水的到来,似乎都显得有些迟缓和犹豫。这里的“涧流”、“香细”、“林鸠”等意象,都充满了自然之美,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宁静而和谐。
“柴荆谁午扣?”这里诗人用“谁”字作疑问词,表现出自己被敲柴门时的疑惑和惊讶。而“午叩”,则暗示了诗人正在午时休息。这样的细节描写,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吟苦不成诗。”最后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因为思念而难以成诗的痛苦感受。在这里,“吟”字不仅指的是诗歌创作的过程,还隐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而“不成诗”三个字,则直接体现了诗人因思念而无法抒发内心情感的无奈和痛苦。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无论是对离别之痛的感叹,还是对重逢的喜悦的期盼,抑或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都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