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瑮,号霭生,是清代的诗人,其诗作《吾庐和放翁》流传甚广,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下面将介绍清代诗人施瑮:
基本信息:施瑮,字藻修,号悦秋,生于1848年,卒于1909年,祖籍晋南南浔(今龙湖镇南浔村),居住台湾彰化鹿港。他作为彰化县学廪生的博学多才之人,不仅擅长诗词联句,还有著《随村先生遗集》。
生平经历:施瑮曾就读于广西人唐景崧任兵备官时所在的台湾,唐景崧对他颇有好感。在台湾生活期间,他居住在彰化县,并且从事着与文学相关的学术活动。他的学识和才华在诗作《吾庐和放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此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优美的意象而闻名于世。
诗作特点:施瑮的诗歌风格受到其父施闰章的影响,但又略显逊色。《吾庐和放翁》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其中“笔床茶灶”四字展现了他对于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以及闲适的生活情趣。该诗通过描绘庭园中的花鸟、月光、风色等自然元素,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同时,诗中的“谢公楼”暗示了其对历史人物谢安的仰慕,反映了他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雅士生活的向往。
文化贡献:施瑮不仅在诗作上有独到的见解,他还致力于整理和编纂家族文献。据《随村先生遗集》记载,他在诗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创作经验。
施瑮的生平虽未留下太多详细记载,但从他的诗作和生活经历中可以略窥一二。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才情和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