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花鸟久雕残,谁向桑田拾玉丹。
闻道重楼起天末,海风吹尽不知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来分析。

海门杂感

江南花鸟久雕残,谁向桑田拾玉丹。

闻道重楼起天末,海风吹尽不知寒。

【注释】

1.雕:雕刻。

  1. 桑田:指大海。
    3. 玉丹:美石。
  2. 重楼:指高楼大厦。
  3. 天末:天边。
    【译文】
    江南的花鸟经过长期雕琢已失去了天然的美,谁又能像从前那样到桑田里去拾取那美石?听说那座高楼从天边崛起,海水吹拂着它直到尽头,它早已不再感到寒冷了。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谪期间,通过描写海上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仕途失意之感。
    “江南花鸟久雕残,谁向桑田拾玉丹。”这句诗中,“雕”字用得极妙。因为雕,就必然是经过加工的。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手法:把江南的花鸟比作被雕过的玉器。“玉丹”指的是美石,这里指江南的山石。诗人以“残”来形容这些山石,说明它们已经经过了人工雕琢。而诗人自己呢?他曾经梦想过建功立业,却最终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他渴望建功立业却得不到机会,只能像古代的贤臣一样,默默无闻地为朝廷出谋划策。因此,他只能在梦中寻觅那个机会。
    “闻道重楼起天边,海风吹尽不知寒。”这句诗中,“闻道”一词用得极为巧妙。因为“闻道”就意味着已经知道了某些事情,但诗人并没有明言是什么。他只听到消息说有一座高楼从天上耸立起来,而且这座高楼高耸于云霄之外,仿佛直通天边。诗人想象着这栋高楼的巍峨壮观,以及它所散发的那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清新空气,不禁感叹不已。然而,当诗人沉浸在这片美景之中时,一阵海风袭来,他突然意识到这座高楼的存在,使他想起了家乡的山水、亲人和朋友。他不禁感慨万分,原来这座高楼已经把他和家乡隔离开了。
    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江南的美丽景色与自己的故乡相比,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失望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