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蹈焚如祸,论忠到此难。
身随一炬烬,骨并两宫寒。
和议中朝耻,衣冠故垄残。
翻嗟冷山使,生得返临安。

【注释】

孙公:指宋朝的散大夫孙觉。甘蹈焚如祸,论忠到此难:意谓孙觉因议论朝政而遭贬谪,死后还被追认为奸臣,真是身死犹有余殃啊!

一炬烬:指南宋灭亡后,南宋高宗赵构在杭州称帝,不久即逃往南方,史称“南渡”。

两宫寒:指宋恭帝、宋钦宗二帝被俘后,在金营中度过了凄冷的岁月。

和议:指南宋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的屈辱条约。

翻嗟冷山使,生得返临安:意谓如今身为朝廷使者,不得不忍受金人欺凌,苟且偷生。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元初所作,时年五十七岁。孙觉,字子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宋末任太常博士、直龙图阁等。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元军攻陷临安,恭帝赵显出降,大臣们劝恭帝去江南建行都,恭帝不从;次年,恭帝被迫出降,恭帝和皇后均被俘虏,赵显随恭帝被押到北地。恭帝被拘禁了一年左右,最后死于北方。元世祖忽必烈对恭帝十分尊重,他下令把恭帝的灵柩由北方送回临安,葬于永嘉州(今浙江温州)。恭帝出降后,恭帝的亲属也都被遣送回原籍,以礼安置。当时孙觉正任宋朝的散郎。诗人对此深表痛惜,作诗哀悼。

开头四句为首联。“甘蹈焚如祸”,意为我甘愿冒火海之灾,这是说为了忠诚于宋室,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论忠到此难”,意思是说到忠君就感到难以为情。因为忠言逆耳,所以很难说出口。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忠贞不渝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身随一炬烬”一句是承上启下的枢纽,既承接上句“甘蹈焚如祸”,又启接下句“骨并两宫寒”。“身随一炬烬”是说自己随着宋王朝的灭亡而毁灭了个人的生命。“身随一炬”用《左传·宣公十五年》“楚王子商臣弃疾,属鯈于司马蒦,鯈奔庸。秋八月甲午,巴姬乘舟于河,曰:‘夫子曰:“余不忍其族夷也。”’”事。“烬”指火烧后的残渣。“骨并两宫寒”是说恭帝的尸骨和两个皇帝的尸骨一起被埋在寒冷的土中。这两句写诗人自己虽已远离京城,但仍关心着中原沦陷的痛苦,对宋朝的覆灭感到悲痛。

中间六句为颔联,写自己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议中朝耻”,意思是南宋朝廷在求和过程中蒙受耻辱,自取恶名。“衣冠故垄残”,意思是宋朝旧臣的坟墓被破坏了。“翻嗟冷山使,生得返临安”,意思是自己作为朝廷使者,不得不忍受金人的欺凌,苟且偷生。这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南宋朝廷的愤慨和无奈。

尾联为颈联,写自己虽已回到临安,但仍然无法忘记国仇家恨。“生得返临安”是说他虽然回到了临安,但仍然无法摆脱心中的仇恨。“冷山使”,指自己在北方被俘时所受的屈辱,以及回到临安后所见到的一切。“冷山”,即北方,这里代指北方。“生得返临安”的意思是虽然能够返回家乡,但仍然不能摆脱心头的创伤。

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语言简洁明快,感情深沉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