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闻急雨声,起视翻知误。
西颢有先驱,回飙入庭树。
岂不爱微凉,所惧岁将暮。
看山秋更佳,谁踏江亭路。
【注释】
“立秋前一日作”:在立秋的前一夜所作。
“卧闻急雨声,起视翻知误”:我躺下听急雨打窗的声音时,就起身看窗户外面的树叶被风吹得翻飞。“翻”,翻转;“知误”,觉得这声音是打在了窗户上而不是树上(因为树被风吹动而发出声响)。
“西颢有先驱,回飙入庭树”:西边天边的云气像是先锋队一样,狂风卷起庭院里的树木。“西颢”,指西方的天空;“先驱”,先锋队;“回飙”,“旋风”;“庭树”,“庭院中的树木”。
“岂不爱微凉,所惧岁将暮”:难道不喜欢凉爽的感觉吗?只是担心秋天将近尾声。“所惧”,担心;“岁将暮”,年老体衰。
“看山秋更佳,谁踏江亭路”:看到秋天的山景更加美好,不知道谁会来踏过江边亭子的路。“江亭”,江边的亭子。
【赏析】
这是一篇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听到急雨声时的感受,表现了自己对秋天景色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
首句写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听到急雨打窗的声音,于是起身看外面,只见树叶被风吹得纷纷翻飞。这里用一“翻”字,形象地写出了风势之猛,使读者仿佛也听到了那急雨敲打树叶的声音。“翻”,翻转、翻飞。
次句紧承首句,以“起视”二字点题,写诗人听到急雨声后的心理活动。他既感到惊讶又有些惋惜,因为刚才听到的是雨声而非风声。“翻”,翻转、翻飞,这里指树叶被风吹拂着翻飞。
第三句写诗人想到西天的云气好像一个先锋队似的,一阵狂风把庭院里的树木吹得摇摆不定。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劲吹的景象。
第四句诗人由前面的描写过渡到自己的感受。他想:这凉爽的天气真是让人喜欢啊!但是一想到秋天即将结束,心中不免有点担忧,生怕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岂”“所”,反问语气词,表示肯定的语气。“所惧”,担心。
最后一句诗人写到自己站在江边亭子里眺望远方的山川,发现那些景色比往常更加美丽动人,不禁为之一亮。然而,又转念想到自己已经年迈体衰,恐怕没有机会再来欣赏这样美妙的山水风光。这里的“佳”指美好。“谁”,疑问语气词,表示不确定的语气。“踏”,踩踏;“江亭”,指江边的亭子。
整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细腻地描绘了秋风中树叶飘落的情景,以及诗人因看到秋天的景色更加美丽而产生的惊喜和担忧。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翻”一词的反复使用,使得诗歌的节奏更加紧凑,情感表达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