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雨雨新霜候,一点秋镫旅思凉。
松菊未营陶令宅,琴书犹拥陆生装。
时闻犬吠知村近,渐少更声觉夜长。
莫向扁舟怨飘泊,连宵儿女和诗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的“赏析”,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手法,然后再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表达的情感。

“风风雨雨新霜候,一点秋镫旅思凉。”意思是风雨交加,新霜已至,秋夜微凉。一个“凉”字点明了季节特征,渲染了气氛。

“松菊未营陶令宅,琴书犹拥陆生装。”意思是:松菊没有陶渊明的家宅,琴书也没有陆机的书箱。这句诗是说,尽管自己没有陶渊明那样的隐逸情怀,但自己仍像他一样有着高尚的追求。

“时闻犬吠知村近,渐少更声觉夜长。”意思是:不时听到狗叫声,知道村庄已经近处;更声渐渐稀少,感觉夜晚更长了。这句中,“更声”、“夜长”都写出了作者的孤寂、惆怅之感。

“莫向扁舟怨飘泊,连宵儿女和诗忙。”意思是:不要去埋怨自己的飘零,因为连日来儿女们都在忙着写诗,所以没有功夫去埋怨。这句中,诗人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答案】

【译文】

风雨交加,新霜已至,秋夜微凉。松菊没有陶渊明的家宅,琴书也没有陆机的书箱。不时听到狗叫声,知道村庄已经近处;更声渐渐稀少,感觉夜晚更长了。不要去埋怨自己的飘零,因为连日来儿女们都在忙着写诗,没有功夫去埋怨。

【赏析】

这首诗作于乾符四年(877)秋天,当时李郢在长安任左拾遗。这一年秋天,诗人到长安后,心情郁郁不得志。这首诗就是他在长安时所作。

首联“风风雨雨新霜候,一点秋镫旅思凉”。这是说,风风雨雨的天气里,迎来了新的季节,而秋夜里只有一盏灯,这使旅途的旅人感到更加的冷清。“风风雨雨”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旅途的艰难险阻;“新霜”一词,则写出了秋季的特征,为全诗定下了凄清的基调。接着诗人又写到“松菊未营陶令宅,琴书犹拥陆生装”,诗人以自比陶潜、陆机,说自己虽然有高洁的情操,但却无法像他们那样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只能像他们一样拥有琴棋书法等学问,从而抒发了自己的苦闷。

颈联“时闻犬吠知村近,渐少更声觉夜长”。“时闻犬吠”两句写诗人耳中所闻之景。时闻犬吠,说明诗人所住的驿站靠近村庄,也说明诗人身处异乡,孤独无依。渐少更声,则是诗人所见之景。更声渐稀,说明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得很快,同时也暗含着诗人的羁旅之愁。

尾联“莫向扁舟怨飘泊,连宵儿女和诗忙”。诗人以自己的处境来比喻家人的情况,说不要因为自己的飘泊而抱怨家人的辛苦,因为他们正忙于写诗,所以才没有功夫来抱怨自己。

全诗情感深沉而含蓄,语言平易而自然,风格清新而婉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