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先林薄,郊行得自娱。
官河斜抱寺,野舍近通衢。
粥鼓迎人出,畦蔬当砌敷。
到来尘虑涤,留客有僧雏。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关键词语的赏析。解答时,需要把握全诗的内容,理解词意,然后结合注释进行具体分析。

此题中“秋气先林薄,郊行得自娱”,“秋气”,指秋天的气息;“林薄”,指树林和草莽。“郊行”指郊游或郊野之行;“得自娱”意为在秋天的郊野里游玩而心情愉悦。

“官河斜抱寺,野舍近通衢。”“官河”,指官道旁的河流;“斜抱”;指河流弯曲地绕着寺院;“野舍”,指乡村的房屋;“通衢”,指宽敞的道路。

“粥鼓迎人出,畦蔬当砌敷。”粥鼓声催人出门,菜园里的蔬菜长满院落。

“到来尘虑涤,留客有僧雏。”来到此处,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留下客人,是因为这里有小和尚。

【答案】

(1)译文:

秋风已至,树叶稀疏,我在郊外游览,心旷神怡。

官道旁有一条弯曲的河流,环绕着寺院。

乡村小屋紧邻大路,院内菜园葱茏。

来此之后,世俗的忧愁都消散了。

主人留宿,因为这里还有一位小和尚。

(2)赏析:

首联是全诗写景的开始。首联以秋日的萧瑟之景烘托出游的愉快心情。首句写秋气,次句写郊行,两联之间构成了一个由远及近的空间关系。从“秋气”到“郊行”再到“官河”,步步逼近,层次清晰,意境开阔。“秋气”“郊行”两个词语,不仅写出了时间、地点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诗人游春时的心境。

颔联描绘的是作者所游之处的环境特点。上句写“寺”,下句写“通衢”。寺,即寺院。通衢,即宽阔的道路。“斜抱寺”“近通衢”,是说寺院依偎在一条弯曲的小河边。这是作者游赏之地的外在环境。

颈联描写的是作者在寺院中的所见所闻。作者在寺院中听到“粥鼓”,感受到僧人生活的清苦,由此想到“粥粥”的生活也该是清净的。作者看到院内菜园里种满了蔬菜,联想到自己平时很少有机会吃到这些新鲜蔬菜,由此感到生活的乐趣。这两句是作者游赏寺院时的内心感受。

尾联是全诗的结笔。尾联写留宿的原因。作者被寺院中的僧人所感动,于是便决定留下来过夜。作者被寺院中的僧人所吸引,因此便决定在这里过夜,并且还留下了客人。这是作者对寺院的评价。

诗歌以写景开篇,以抒情收结,中间穿插叙事,结构严谨完整。前四句写秋日郊游的情景。首句写秋气,次句写游兴盎然的心情,三句写游赏的地点——官河之畔的寺院,四句写寺中的环境。后四句写寺院中所见所感。上句写听粥鼓,下句写观菜圃。五句写留宿的原因。六句写留宿的结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