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阁行省司,地直龙山阳。
天晴西北望,岳色不可藏。
自古贤政策,在暇不在忙。
沈公有道气,官居等宝坊。
论徵古典籍,坐集儒衣裳。
时流老成泪,或惭燕寝香。
去年江淮饥,稻黍不芬芳。
库藏又久空,安得化金方。
货粟监河侯,救此灾剥床。
忧多公膳减,孤负数百觞。
世方竞炎热,谁解心清凉。
赫然声利场,照以明月光。
横流波浩浩,正色天苍苍。
潜霍有佳境,中开天地房。
宛委古藏书,待公与意量。
其男多朴野,争席鱼相忘。
其女半高髻,未知时世妆。
公令四境安,容我接舆狂。

【注释】

筑阁行省司,地直龙山阳。

天晴西北望,岳色不可藏。

自古贤政策,在暇不在忙。

沈公有道气,官居等宝坊。

论徵古典籍,坐集儒衣裳。

时流老成泪,或惭燕寝香。

去年江淮饥,稻黍不芬芳。

库藏又久空,安得化金方。

货粟监河侯,救此灾剥床。

忧多公膳减,孤负数百觞。

世方竞炎热,谁解心清凉。

赫然声利场,照以明月光。

横流波浩浩,正色天苍苍。

潜霍有佳境,中开天地房。

宛委古藏书,待公与意量。

其男多朴野,争席鱼相忘。

其女半高髻,未知时世妆。

公令四境安,容我接舆狂。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为元代诗人王冕所做。这首诗通过描绘天柱阁周围的山水环境来抒发作者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清新,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

首句“筑阁行省司”,说明作者在天柱阁筑阁之后才写此诗。天柱阁是元代的一座名楼,位于杭州西湖之畔,是观赏西湖美景的最佳之处。

二句“天晴西北望”,点明作者此时是在阁上眺望远方的景象。“岳色不可藏”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之情,对眼前美景的赞叹。

三四句“自古贤政策,在暇不在忙”,则是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自古以来,那些真正的智者都是善于休息和享受生活的人,而不是那些忙碌于世事的人。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五至九句“沈公有道气,官居等宝坊。论徵古典籍,坐集儒衣裳。”则是在赞美天柱阁主人沈公(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的品质和才华。他不仅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学识渊博,能够从古代典籍中汲取智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议论和分析,从而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赞誉。

十至十六句“时流老成泪,或惭燕寝香。”则是在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失望和担忧。他认为当时的人们过于追求名利而忽视了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甚至有些老成持重的人也会因为一些琐事而流泪,这种虚伪的悲哀令人心痛。同时,他还担心人们会因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忘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十七至二十句“去年江淮饥,稻黍不芬芳。库藏又久空,安得化金方。”则是在描述当时社会的状况以及诗人自己的忧虑。由于连年的战乱和饥荒,江淮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而政府却对此置若罔闻,任由百姓饱受饥饿之苦,这让人感到十分痛心。更令人担忧的是,国家仓库中的粮草已经长时间没有补充了,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话,恐怕会酿成更大的灾难。因此,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每一份食物,不要浪费掉它们。

二十一至二十二句“货粟监河侯,救此灾剥床。”则是在表达自己对于政府救灾措施的无奈和失望。虽然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国家的财政和粮食储备问题,但似乎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相反地,这些机构的官员们却在趁机中饱私囊,将国家的资源浪费殆尽。这让人们感到十分气愤和无奈。

二十三至二十四句“忧多公膳减,孤负数百觞。”则是在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每当看到朋友们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聚在一起时都会感到十分难过和失落。而如今自己身处异乡他乡,更加怀念与朋友共度时光的日子。因此,诗人希望能够尽快回到家乡与朋友们团聚,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二十五至二十六句“世方竞炎热,谁解心清凉。”则是在感叹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之大以及人心的浮躁程度。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时代里,人们纷纷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劳碌,以至于忘记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这不仅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无奈的表现。

二十七至二十八句“赫然声利场,照以明月光。”则是在表达自己对于名利场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于内心世界的向往。虽然名利场充满了诱惑和挑战但同时也伴随着无尽的痛苦和疲惫。相比之下诗人更愿意选择一种更加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二十九至三十句“横流波浩浩,正色天苍苍。”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境界的感悟。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令人陶醉同时也提醒着人们要时刻保持一颗纯净而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三十一句“潜霍有佳境,中开天地房。”则是在赞美天柱阁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这里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人墨客们理想的栖息之地。

四十二至四十四句“宛委古藏书,待公与意量。”则是在表达自己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学问的追求。他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理解人生的意义。同时他也期待着能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学问共同成长。

四十五句“其男多朴野,争席鱼相忘。”则是在描绘天柱阁周围居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性格特点。这里的居民朴实无华勤劳善良并且彼此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关爱如同一家人一样。

四十六句“其女半高髻,未知时世妆。”则是在表达对女性地位的看法以及对传统习俗的不解。在他看来女性应该拥有自己的自由和尊严不应该被束缚在传统观念的桎梏之下而是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与男性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末两句“公令四境安,容我接舆狂。”则是在表达对统治者的期望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他希望统治者能够关心人民的生活福祉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同时也鼓励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和挑战不断成长和发展成为一位有价值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