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少人事,重到尉公房。
野水正趋壑,枫林初下霜。
餐余笋蕨供,袖拂旃檀香。
余意亦何托,岩前兴不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应读懂题干要求,如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在描写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的注释和题目提示理解诗意,分析诗歌的情感主旨以及艺术手法等。然后指出诗句中运用的写作方法,最后对所给的诗句进行赏析。
此题中,“客瑞光精舍重过尉堂大师方丈”为第一句,是全诗的总领句,表明诗人此次来此的目的是探望尉堂大师。首联交代了诗人来此地的目的,为下文作铺垫。第二联写诗人到山寺后所见之景,“野水正趋壑”,说明水流湍急;“枫林初下霜”则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色,枫叶渐次泛红,开始飘落霜花,给人以凄清之感。这两句诗既写了自然景观,又写出了时间(深秋季节)和气候条件(霜降)的特点,渲染出一种凄凉、肃穆的气氛。第三联写到自己来到寺院后的所见所感。“餐余笋蕨供”,点明诗人刚吃过饭,“袖拂旃檀香”,则表现出他心绪烦乱,难以平静下来。“袖拂”“供”等字眼用得十分准确生动,把读者带入了诗人当时的情景之中。“意何托”,即“意如何寄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苦闷的心情。尾联以“兴不忘”收束全篇。
【答案】
(1)译文:今朝少人事,重到尉公房。
野水正趋壑,枫林初下霜。
餐余笋蕨供,袖拂旃檀香。
余意亦何托,岩前兴不忘。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交待了此行的原因和目的。
上句“今日少人事”,意思是今天没有事务缠身,可以闲适无事地来游山玩水。这里用“少事”二字,说明诗人有闲情逸致,想借游山玩水来消遣。下句“重到尉公房”,表明诗人这次来此的目的,是为了拜见尉堂大师。
颔联描绘了山寺周围的自然风光,也烘染了气氛。“野水正趋壑”,说明水流湍急,奔流不息。“枫林初下霜”,则描绘了深秋季节的景色,枫叶渐次泛红,开始飘落霜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野水”“枫林”都是写景的名词,而“趋壑”“初下霜”则用动词和形容词组合成的句子,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传神。
颈联写诗人来到寺院后的所见所感。
“餐余笋蕨供”,点明诗人刚吃过饭。“袖拂”“供”等字眼用得十分准确生动,把读者带入了诗人当时的情景之中。“意何托”,即“意如何寄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苦闷的心情。
尾联以“兴不忘”收束全篇,表现了诗人对尉堂大师的一片赤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