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偏无情,远送片帆去。
顷刻舟不见,两桨隔云树。
含愁独自归,一步一回顾。
秋江今夜月,扁舟泊何处。

秋风偏无情,远送片帆去。

顷刻舟不见,两桨隔云树。

含愁独自归,一步一回顾。

秋江今夜月,扁舟泊何处。

诗句释义:

  1. 秋风偏无情:描述秋风的吹拂是那样地无情,似乎没有感情,只是默默地将帆船送走。

  2. 远送片帆去:用“片帆”来象征家兄即将离开,而这片帆被风送到了很远的地方。这里的“片帆”可能象征着一种离别和不确定性。

  3. 顷刻舟不见:形容船迅速消失在视野之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分离的突然性。

  4. 两桨隔云树:通过“两桨”和“云树”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船在水面上划过留下的痕迹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5. 含愁独自归:描绘诗人独自一人返回的情景,内心充满了忧愁和不舍。

  6. 一步一回顾:反复强调每一步都伴随着回头看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离去的家兄的深切思念。

  7. 秋江今夜月:通过“秋江”和“今夜月”两个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和孤独的夜晚景象。

  8. 扁舟泊何处:以“扁舟”代指小船,询问它最终会停泊在何处,表达对未知未来的迷茫和焦虑。

    译文:

    昨日同登高,今朝竟离别。

萍梗无定踪,中肠九回结。执手临前浦,欲语声不发。翻恨长江水,为我助呜咽。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离愁别绪。首句“昨日同登高,今朝竟离别”设定了一种背景,即两位友人一同登高赏秋,却因某种原因不得不分开。接下来的“萍梗无定踪,中肠九回结”,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和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担忧。诗中的“执手临前浦,欲语声不发”更生动地刻画了诗人面对友人时的情感状态,既有依依不舍,又有言语难以表达的苦涩。最后一句“翻恨长江水,为我助呜咽”,将离愁比作滚滚长江水,不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也使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深沉。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细腻的描述和深邃的主题,展现了胡友兰作为清代著名诗人的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