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城南土一丘,野梅零落水云愁。
生无木石填沧海,死有祠堂傍弇州。
同谷七歌才愈老,《秣陵》一曲泪俱流。
兴亡忍话前朝事,江总归来已白头。

【注释】

吴梅村:明末诗人吴伟业,字次尾,号梅村。弇州:明朝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字元美,号弇州。同谷七歌:指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同谷声来久不穷”,诗中以“白头”形容年老。江总归:南朝梁诗人江淹,字文通,晚年曾为临川王萧宏参军,故称江淹。

【译文】

寂寞荒凉的城南土丘,零落的野梅寄托着水云之愁。

生时无木石填海之志,死后有祠堂傍近弇州。

同谷七歌才愈老,《秣陵》一曲泪俱流。

兴亡之事不忍再谈前朝旧事,江总归来已白发苍苍。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是吴梅村于顺治二年(1645年)游历南京后所作。此诗抒发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和忧愤之情,表现了他在国家危难之际,壮志未酬,却已白发苍苍的感喟。

诗的开头两句:“寂寞城南土一丘,野梅零落水云愁。”写的是城郊荒寂的一座土丘上,野梅零落地凋零,水边天空显得阴沉而沉重。这两句诗写景,但景中有情,透露出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对人民遭受战乱的痛苦心情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凉之感。

第三句:“生无木石填沧海,死有祠堂傍弇州。”是说活着时没有像传说中的大禹一样治理好洪水,死后能有祠堂傍着王弇州,让后人纪念自己。这里,作者运用了典故,表达了他虽然不能像古代圣贤那样建功立业,但在有生之年也希望能够为国家做一点事,死后也有地方可以安息的愿望。

第四句:“同谷七歌才愈老,秣陵一曲泪俱流。”是说杜甫在夔州作《同谷七歌》的时候,年纪还轻,而自己已经年纪大了,听到《秣陵曲》,禁不住流下眼泪。杜甫是杜甫,王弇州也是王弇州,两人都为国事操劳到头发花白,可见他们都是忠心耿耿地为国家着想的。这里,诗人通过杜甫的遭遇,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己无法为国家分忧的苦闷。

最后两句:“兴亡忍话前朝事,江总归来已白头。”是说国家的命运就像历史上那些兴衰不定的故事一样,不值得再提起。而自己现在已是一个白发的老人了,看到这样的国家形势,不禁感叹万千。这里的“江总”指的是唐代诗人江总,他曾随陈霸先南讨北征,后来在陈霸先去世之后回到江南。诗人在这里借古人之口,表达了他对当前国运的担忧。同时,这也是诗人对自身境遇的一种感慨,他已经到了晚年,国家前途未卜,自己也应该早点考虑身后之事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