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魂今尚在,漫道死无传。
浩气冲巴月,丹心映蜀天。
名犹惊众畔,义岂愧前贤。
紫诰当年至,簪缨锡冑绵。

诗句释义

1 “忠魂今尚在”:表达了对一位忠诚烈士的怀念,他的忠魂至今仍然活着。

  1. “漫道死无传”:意味着即使死者已去,他们的贡献和事迹也不会被遗忘或消失。
  2. “浩气冲巴月”:这里的“浩气”指烈士的浩然正气,而“巴月”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或事件。
  3. “丹心映蜀天”:这里的“丹心”指的是烈士赤诚的心,而“蜀天”指的是蜀地的天空或历史背景。
  4. “名犹惊众畔”:表明烈士的名誉和声望足以影响众人的观点,使他们感到震惊。
  5. “义岂愧前贤”:烈士的行为和牺牲不会让他感到羞耻,因为他的行为是值得尊敬的,与历史上的英雄相比毫不逊色。
  6. “紫诰当年至”:这里的“紫诰”可能是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而“当年”表示的是过去的时刻。
  7. “簪缨锡冑绵”:这里的“簪缨”指的是古代官员的冠帽和绶带,而“锡冑”可能是指赐予的铠甲,象征着荣誉和尊敬。

译文

敬读理斋常太翁先生爱吟草殉节录赋赠,
忠诚的灵魂现在仍然存在,不要以为死了就没有人传颂。
浩大的正气冲向了巴蜀的天空,坚定的信仰照耀着蜀地的天空。
名誉令人吃惊地震撼了众人,正义难道会惭愧于历史上的任何先贤吗?
当年皇帝的圣旨传达到,官员们身着官服,荣耀延续至今。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理斋常太翁先生的作品《殉节录》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诚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敬意。诗人通过描绘烈士的忠诚精神、英勇行为以及对荣誉的追求,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热爱。同时,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述,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宏大,充满了对烈士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