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月明深池,流萤下高树。
独夜澹无言,幽花滴香露。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首句写月光斜照在深池之上,流萤飞落在高高的树梢;第二句描写了诗人独自在夜晚,没有言语,只有寂静和花香;第三句描绘了花滴下露珠,发出阵阵香气的景象。

译文:

月光斜洒在深深的池塘里,流萤从树上落下来。

独自一人静坐在黑夜中,无言无语,只能听到花枝上滴下的水珠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写景中又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全诗语言清新明丽,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月斜”二字点明时间是夜晚;而“流萤”与“高树”,又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幽暗、宁静的环境里。夜深人静,独坐于幽深的庭院之中,诗人百无聊赖地注视着那如银的月光,又见几只萤火虫飞过树梢。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诗人似乎听到了滴水的声音。“流萤”与“高树”、“斜月”与“幽芳”之间,构成了一幅幽美的画面,也使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他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快意与欢欣。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景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后面的抒情,即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后两句抒情又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前面的写景,即通过抒情来烘托前面的写景。这首诗虽然只是简单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但诗人却从中找到了乐趣,并由此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这正说明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月斜”“流萤”是客观景物,“高树”“幽芳”则是主观感受。“斜”字既写出了月光倾斜的样子,又表现出诗人的心情——孤独寂寞;“流”字写出了流萤飞舞的姿态,也表达了诗人的感受——欢快愉悦。“高树”一词让人联想到高大挺拔的树木,而“幽芳”则让人联想到幽香扑鼻的花草。这些景物都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从而引起诗人内心的共鸣。

“独夜澹无言,幽花滴香露。”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自欣赏美景的情景。诗人静静地坐在黑暗中,没有任何话语,只是默默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而此时,那些花儿却悄悄地滴下了露珠,散发出阵阵香气。这两句诗通过对美景的描绘,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答案】

①夜:夜色、深夜。②斜:倾斜的意思。③明:明亮。④深:深池,这里指池塘。⑤流:流动。⑥下:降落,落下。⑦高:高树(高耸的树木)。⑧澹:淡泊。⑨言:说话。⑩幽:幽雅,清静。⑪滴:水滴下来。⑫香:花香。⑬露:露珠。⑭赏析:此诗写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独坐于幽深的庭院之中,仰望天空,聆听流萤飞过树梢的声音。他陶醉其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