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来古调夕阳边,一树无情噪暮蝉。
伫月饱餐三径露,哦松细咽半空烟。
残声曳去聆馀韵,急响停时讶断弦。
吟罢碧云春欲暝,绿阴眠稳晚风前。
蝉鸣
弹来古调夕阳边,一树无情噪暮蝉。
伫月饱餐三径露,哦松细咽半空烟。
残声曳去聆馀韵,急响停时讶断弦。
吟罢碧云春欲暝,绿阴眠稳晚风前。
【注释】
- 蝉琴:指弹奏的曲子是《蝉》
- 古调:古代的乐调
- 夕阳边:指演奏在夕阳的余晖中
- 一树无情:形容树枝上没有活物的鸣叫
- 伫月:等待月亮
- 三径露:三条小路上的露水
- 哦松:指松林中的松针发出的声音
- 残声曳去聆馀韵:指听残余的声音和韵味
- 急响:突然响起
- 讶断弦:惊讶于断裂的乐器弦
- 碧云春欲暝:形容天色将暗,春天将要结束
- 绿阴眠稳晚风前:指夜晚凉爽的风吹过树叶,使树木安静地休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的诗。诗人以蝉鸣为主题,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夕阳、露水、松林、晚风等多种自然元素,以及这些元素与蝉鸣交织出的美妙画面。
首联“弹来古调夕阳边,一树无情噪暮蝉。”描述了演奏者在夕阳边弹奏着古老的乐调,而树上却只有无生命的蝉虫在鸣叫。这里的“无情”二字,既形容蝉虫的无情感状态,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这种冷漠美的欣赏。
颔联“伫月饱餐三径露,哦松细咽半空烟。”则是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色和声音。月光洒在小路上,让人感到清新宁静;而松林里的细微声响仿佛在半空中飘荡,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颈联“残声曳去聆馀韵,急响停时讶断弦。”则通过描绘声音的变化,展示了诗人对于音乐节奏的敏感和理解。当残声逐渐远去时,还能听到它留下的余韵,而突然的响声停止时,又会让人惊讶于乐器的失音。这两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音乐细节的敏锐感知,也反映了他对音乐节奏变化的深刻理解。
尾联“吟罢碧云春欲暝,绿阴眠稳晚风前。”则是对整首诗歌的总结,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吟诵完毕,周围的景色也渐渐暗淡下来。绿树在晚风中安静地入睡,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细节,将自然元素融入诗歌之中,创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