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与君初相见,谢公亭上花如霰。永嘉三月春满城,鸣鸠乳燕皆新声。
我来看花日百匝,回鞭走马如流星。东山下瞰一千尺,直上绝顶吹玉笙。
鹭鸾惊起隔江浦,片片飞落梨花轻。挂帆遂向钱塘去,日日南风共征路。
夜深看月严陵滩,走上钓台更百盘。狂歌击石吊皋羽,江风飒飒吹我寒。
十千买醉吴山顶,杭州蝼蚁聚万井。吴山山头多白去,下渡江水如鱼鳞。
夜梦骑鲸掠蛟脊,双脚蹴破银涛浑。西湖六月红藕花,扁舟逐浪随倾斜。
橹声轧轧入花里,绿酒色变如春霞。归来满街踏明月,更逐弦管寻吴娃。
君也去作集贤客,我亦长安来射策。春明门外复相见,不惜黄金出游剧。
城南花事何芬芒,牡丹芍药与海棠。杨花满地逐马尾,十日换却金缕黄。
陶然亭子高出城,坐望西山生夕阳。我醉题诗在高壁,淋漓淡墨时低昂。

【赏析】

《今昔行赠徐惇士同年》,唐·白居易。此诗作于大中八年(854)春,时作者任左拾遗,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江州司马。诗人对友人的遭遇感到痛心,于是在一次宴会上即席赋诗,以抒写心中的悲愤,并寄予厚望,希望他早日归来。全诗情感强烈、直率,语言质朴、自然。

首联“忆昔与君初相见,谢公亭上花如霰。”回忆了与友人初次见面的情景。谢公亭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的游憩之所。诗人在这里看到盛开的鲜花,犹如纷纷扬扬的雪花,便想起了当年两人初次见面时的情景:谢安在亭上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而诗人则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这位风流才子。

颔联“我来看花日百匝,回鞭走马如流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留恋。他一连看了好几天的花,每次都要围着谢公亭转上一百个圈子,然后再骑马离去。这种情景让人感到诗人对谢公亭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颈联“鹭鸾惊起隔江浦,片片飞落梨花轻。”“鹭”和“鸾”均为水鸟,此处指代诗人所乘坐的船只。诗人看到鹭鸶和鸾鸟被惊起,纷纷飞离岸边,片片花瓣飘落在江面上,宛如一片洁白的雪花。这画面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尾联“挂帆遂向钱塘去,日日南风共征路。”诗人挂起了船帆,准备顺流而下前往钱塘江。这里的“南风”指的是东南风,是春季的主要风向。诗人沿着这条路线继续前行,直到来到了杭州城。

中间四句描绘了诗人在杭州的所见所闻。诗人看到西湖边上荷花盛开,扁舟随波逐流;听到橹声轧轧地进入花丛之中,绿酒的颜色也变得如同春天的花朵一样鲜艳夺目。

最后两句“归来满街踏明月,更逐弦管寻吴娃。”诗人回到城中后,漫步在月光洒满的小路上。他边走边欣赏着街头巷尾的各种乐器演奏声和歌唱声,寻找着那些熟悉的身影。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留恋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将鹭鸶和鸾鸟比作自己的船只,将西湖边的荷花比作绿酒,将月亮和弦管乐声比作吴娃等。这些比喻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