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论勋业,但谓如周召虎唐郭子仪,岂知志在皋夔,别有独居深念事;
天下诵文章,殆不愧韩退之欧阳永叔,却恨老来湜轼,更无便坐雅谈时。

【注释】

论:评价、评论。

皋夔:指上古的尧和舜,相传他们都是圣人。

退之:指韩愈。欧阳永叔:《新唐书》作者欧阳修,他与韩愈并称“韩门二学士”。苏轼曾作诗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又称赞欧阳修:“文章西汉双壁”,“平生衣钵有谁继”。湜(shī):指苏洵,字子由,北宋著名文学家。轼(shì):指苏辙,字子由。

【赏析】

曾国藩是清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湘军统帅。他的一生是充满了矛盾的一生,既有为官治世的理想,又有个人功名利禄之心;既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又有忧国忧民的苦衷。这首诗正是针对曾国藩的这一复杂内心而发的,它从两个方面着笔:一方面赞美他的勋业,另一方面批评他的不足。

首联两句,先对曾国藩的勋业进行评价。人间对于功勋卓著的人物,往往赞颂如周武王和召公、虎贲将军郭子仪那样,认为他们能建立大功,立下大功。然而诗人要指出的是,这些人物虽然功勋卓著,但都只是一介武夫,他们只知驰骋疆场,杀敌报国而已,并不具备真正的圣德。这实际上是说,他们虽有功于人,却没有真正的德行。所以诗人说:“岂知志在皋夔,别有独居深念事”;意思是说,这些人虽然立下大功,但并没有真正的道德修养,只不过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益而已,他们心中还另有其他的事情,这就是“别有深念事”了。这里的“皋”、“夔”是古代的两种贤良之士,传说尧让舜做司徒,舜让禹做司空,他们都治理过洪水,因而被称为“皋”、“夔”。诗人在这里用这两个典故来比喻曾国藩,说曾国藩虽立下了巨大的功勋,却并没有真正地修养自己的品德,而是另有其他的心思。

第二联两句,接着对曾国藩进行批评。天下的人都知道曾国藩的文章写得好,像汉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那样,能够传诵千古。但是诗人却说,他晚年写文章时却很拘束,没有像年轻时那样畅快淋漓地挥洒自如。这里的意思是说,曾国藩虽有很高的文采,但到了晚年却变得拘谨起来,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自由自在地写作。这里的“韩退之”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别号,“欧阳永叔”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别号。韩、欧二人都是当时文坛上的巨匠,他们的散文雄奇健美,富有气势,被后人称为“韩门二学士”。苏洵、苏轼父子也曾以文章闻名于世,因此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来讽刺曾国藩晚年文风的拘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文风变化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既表现了曾国藩的功绩和才能,又揭露了他的缺点和不足。通过对他的赞扬和批评,使全诗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