篷舟纤雨绿缫烟,万缕吟丝绕梦边。
廿日晴山迟作态,东风吹湿杏花天。
【注释】
虞城:今属江苏。舟:船。对雨:在船上对雨。偶成:即兴之作。绿缫烟:绿丝像袅袅的炊烟一样飘荡着。万缕吟丝绕梦边:指诗人的愁思如万缕诗丝缠绕着梦境。廿日晴山迟作态:经过二十天雨后,山色渐明,景色也渐渐显得妩媚。东风:春风吹动。湿:湿润、沾湿。杏花天:指春天的杏花开放时节。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春天,从苏州赴湖州途中泊舟虞城时所作。全诗四句一韵,每句七个字,读起来节奏舒缓流畅,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幽美。
首句“篷舟纤雨绿缫烟”,写诗人乘船在江南水乡的河面上,被细雨笼罩着。篷舟即小船,纤雨即微细的雨,绿缫烟即碧绿的烟雾。诗人用“绿”字点染,把濛濛细雨中的篷舟描绘得如诗如画,朦胧而迷蒙。
次句“万缕吟丝绕梦边”,写诗人在篷中凝神遐思,万缕情思如诗如缕,缭绕着他的心间。这里的“万缕吟丝”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指诗人心中的情思,虚指诗人眼中的美景,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使整首诗显得意蕴丰富,耐人回味。
第三句“廿日晴山迟作态”。这句说经过二十天的雨后,山色渐明,景色显得妩媚可爱。“廿日”二字写出了时间的漫长。“迟作态”三字则写出了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山色变得柔和妩媚,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姿容。
尾联“东风吹湿杏花天”,“东风吹湿”描写了春风吹拂的情景,“杏花天”则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此两句写诗人在船上看到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杏花盛开,春意盎然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