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马推乌蒙,以缺耳为记。
牧养草海中,往往有上驷。
昔者我从征,持筹东乌行。
选骏得紫骝,矫健神彩生。
骑之历岩壑,所向无陂平。
两载共锋镝,真堪托死生。
逸足固难别,天机遗琐屑。
追风𥬞浮云,未必无蹄啮。
区区辨骊黄,转多困盐辙。
世无九方皋,骐骥空呜咽。
【注】滇:云南。缺耳:马的耳朵上缺一块。
译文:
滇马推乌蒙,以缺耳为记。
牧养草海中,往往有上驷。
昔者我从征,持筹东乌行。
选骏得紫骝,矫健神彩生。
骑之历岩壑,所向无陂平。
两载共锋镝,真堪托死生。
逸足固难别,天机遗琐屑。
追风𥬞浮云,未必无蹄啮。
区区辨骊黄,转多困盐辙。
世无九方皋,骐骥空呜咽。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写诗人随唐军出征,对英勇善战的战士的颂扬和对战争生活的向往。
首联点题:“乌蒙”,指云南的山;“缺耳”,指马的耳朵上缺一块,这是用马作记号。
颔联:写在滇地牧养良马的事迹。
颈联:写诗人随唐军出征,作战英勇,屡建战功。“东乌”是地名,这里泛指东方,即云南。“锋镝”指兵器,这里比喻战斗中的刀枪。“两载共锋镝”指两年共同经历战斗。
尾联:写诗人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情谊。“逸足固难别”,是说脚力好的人难以分别;“天机遗琐屑”,意即天意安排的如此周密,连马身上的细毛也留下了痕迹。这两句是说,虽然离别时难以分辨,可是天意却留下一些细微的痕迹供我们辨认。“追风𥬞浮云”,写马跑起来能追上风、乘着云。“未必无蹄啮”,写马跑起来会踩伤蹄子。“区区辨骊黄”,是说区分不出赤黄色(骊)和黑色(黄)。这几句是说,虽然难以分辨,然而还是能够辨别出它的颜色来。“世无九方皋”,是说没有像伯乐那样的相马专家。后两句意思是:世间缺少像伯乐那样的相马专家,那些千里马也只能空自悲鸣哀叫了。
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看法,既肯定了战争的作用,又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刚健,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