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扉终日掩,高卧翠微闲。
春树雨中寺,夕阳江上山。
身闲肩早息,吟苦鬓全斑。
欲买扁舟去,携筇一叩关。

【注释】

①柴扉:即柴门,用柴木做的门。②翠微:青翠的山色。③身闲:指身体闲适。④筇:竹杖。⑤叩关:敲城门。⑥扁舟:小船。⑦鬓:头发。⑧斑:斑点。⑨“欲买”二句:想乘船而去,手执竹杖敲着城门。一叩关:敲城门,表示要进去探视。⑩扁舟:小船。

【译文】

整天掩着柴门,在青山中悠闲地高卧。春雨中的寺庙,夕阳下的江上山峦。闲适的身体早有轻松之感,苦吟的鬓发都已斑白。想去岘山买一只小船,手持竹杖敲着城门。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抒怀诗。首联点出题面,交待出游的缘由与目的,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颔联写游踪,描绘出一幅清幽宁静、景色迷人的山水画卷;颈联写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惬意;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归隐的愿望。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历岘山时所写。岘山位于今湖北襄阳市,相传晋代名士王粲曾在此隐居,所以又称为王粲山。

诗的开头两句“柴扉终日掩,高卧翠微闲”,写的就是作者在柴门外终日闭门不出的情景。这两句既表明了作者的清静生活态度,同时又透露出他对世俗生活的淡薄之怀。

第三联“春树雨中寺,夕阳江上山”,则描写了岘山的美景。春日里,树梢被春雨打湿,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而夕阳西下之时,江上远望的山峰倒影在水中,也显得分外迷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岘山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四联“身闲肩早息,吟苦鬓全斑”,则是从侧面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虽然过着一种闲适的生活,但内心却十分焦虑,因为“吟苦鬓全斑”暗示了他内心的疲惫。这一联既是写景,又是写人,通过景物的变化来折射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最后一句“欲买扁舟去,携筇一叩关”是全诗的高潮,也是点睛之笔。诗人想要买下一只小船,以便随时能够出去游玩。同时,他也打算携带竹杖敲开城门,以便更好地融入大自然之中,体验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追求自由、安逸生活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