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花欲灺篆烟微,坐久浑忘月上帏。
忽忆昨宵微醉后,满身花影送君归。
月夜怀念侄女玉卮,
灯花摇曳微烟渐散,
坐久不觉月亮升起,
浑然忘却月上窗帘。
突然想起昨晚微醉,
满身花影送你归去。
镫花欲灺篆烟微,坐久浑忘月上帏。
忽忆昨宵微醉后,满身花影送君归。
月夜怀念侄女玉卮,
灯花摇曳微烟渐散,
坐久不觉月亮升起,
浑然忘却月上窗帘。
突然想起昨晚微醉,
满身花影送你归去。
【注释】 寄浣花四姑:写给隐居在浣花溪边的人。 菜花桥畔:浣花溪的桥名。 幽居:指隐居的地方。 静掩双扉:悄悄地关上两扇门。 剥啄疏:敲门声很轻。 调铅:写字时用墨汁调合,这里代指写作。 几行书:几个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写一位隐居在浣花溪边的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以“问”开篇,一问一答,亲切自然,流露出对朋友真挚的感情。 首句“菜花桥畔是幽居”,描绘出一处环境优美
【注释】 借书:指向别人借书阅读。玉剪堂前:指藏书的殿堂。万卷:形容书籍多。一编:指一本书。许读:允许读。乐何如:多么快乐啊。浮生:指短暂的人生。愿:希望。化蠹鱼:蛀书虫(蠹,d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向别人借得一本好书而高兴之极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自己因得到好书而十分高兴,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愿为书虫”的思想感情。 首句中的“玉剪堂前”,是说书斋里收藏有万卷书籍
【注释】 借书:指向别人借书阅读。玉剪堂前:指藏书的殿堂。万卷:形容书籍多。一编:指一本书。许读:允许读。乐何如:多么快乐啊。浮生:指短暂的人生。愿:希望。化蠹鱼:蛀书虫(蠹,d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向别人借得一本好书而高兴之极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自己因得到好书而十分高兴,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愿为书虫”的思想感情。 首句中的“玉剪堂前”,是说书斋里收藏有万卷书籍
【注释】 杀粉调铅:指画工在绘制时,用粉和铅粉来勾勒线条。滕王:唐滕王李元婴。唐代滕王李元婴为江州刺史时,曾重修滕王阁,并作《九日滕王阁宴序》,其序中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画团团凑:指画作的布局严谨。麻姑:传说为仙女名,见汉刘向《列仙传》。六幅:指六幅屏风。仙裙皱:指仙女所穿之衣褶如波浪般起伏。着处:即“着”,动词,指被画入画中。红紫:指花。 【赏析】
【赏析】 此为七言律诗,是作者在九鲤湖晚渡时所作的。诗写暮春傍晚,扁舟过江的所见所感。 首联“扁舟樯影暮云侵”,写舟行于暮霭中的江上,帆影斜映到天边云中,显得格外清晰。诗人以“扁舟”代指自己乘坐的小船,“樯影”则指船帆的影子。“暮云侵”三字用笔轻灵,描绘出了一幅江上夕阳西沉、晚云飘浮的宁静景色,为后文抒情作了铺垫。 颔联“皓首天涯此日心,潮落橹声新月上”紧承颈联展开。这里
【注释】 寄浣花四姑:写给隐居在浣花溪边的人。 菜花桥畔:浣花溪的桥名。 幽居:指隐居的地方。 静掩双扉:悄悄地关上两扇门。 剥啄疏:敲门声很轻。 调铅:写字时用墨汁调合,这里代指写作。 几行书:几个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写一位隐居在浣花溪边的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以“问”开篇,一问一答,亲切自然,流露出对朋友真挚的感情。 首句“菜花桥畔是幽居”,描绘出一处环境优美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小幄镫翻夜影寒,年来已泯旧悲欢。 - 小幄(wò)灯翻夜影寒:描述了一个场景,夜晚里,一盏小灯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灯光映照出一片寒冷的氛围。 - 年来已泯旧悲欢: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过去因悲伤和欢乐而聚集的人已经逐渐疏远或忘却,不再有过去的纷争与情感纠葛。 2. 事无过望心常稳,世可相忘梦亦安。 - 事无过望心常稳:意指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感皇恩 · 鸳湖泛月 烟雨钓鳌矶,枫林遥映。南浦舟移夜光静。昨朝风雨,半卷晶帘犹冷。今宵秋水阔,婵娟影。 注释:烟雾弥漫的湖面上,钓鳌矶在雾中若隐若现。远处的枫树林与湖面相互映衬。南面的岸边小船轻轻移动,船头照亮了夜晚的湖水,显得格外平静。昨天早晨,天气突然变差,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但湖面上的风浪却很平静。今天,湖面宽阔,月光下的荷花倒影清晰可见。 译文:烟雾弥漫的湖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