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割据定三分,怅望漳南剩暮云。
一角河山输晋武,千秋心事托周文。
荒台故伎犹思主,治世能臣转惜君。
谁上西陵诵遗碣,可曾官署汉将军。
《铜雀台》是一首描绘英雄割据、历史变迁的古风诗作,由清代诗人敖册贤创作。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 第一句:“英雄割据定三分,怅望漳南剩暮云。”
- 英雄割据定三分:这里指的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乱世中分庭抗礼,各自占据了一方势力。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和孙权各霸一方,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怅望漳南剩暮云: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时代的感伤与无奈。漳河之南的景色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凄凉,象征着历史的无情和英雄的落幕。
- 第二句:“一角河山输晋武,千秋心事托周文。”
- 一角河山输晋武:这里的“一角”可能指的是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未能实现整个国家的完全统一。晋武帝司马炎则完成了统一的大业,因此用“输”来表示一种遗憾或失落。
- 千秋心事托周文:这里的“周文”可能是指周朝的遗风或理想。诗人将个人的千年心事寄托在周文王身上,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伟大理念的追求和向往。
- 第三句:“荒台故伎犹思主,治世能臣转惜君。”
- 荒台故伎犹思主:这里的“荒台”可能指的是曹操曾经建置过的地方,而“故伎”则指的是曹操留下的旧技或策略。即使时代变迁,曹操的智谋和战术仍让后人怀念,思念其主公。
- 治世能臣转惜君:这里的“治世能臣”指的是那些在政治清明时期能够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贤才。然而,这些臣子在乱世中也可能变得珍贵,因为他们的忠诚和智慧成为了乱世中的稀世珍宝。
- 第四句:“谁上西陵诵遗碣,可曾官署汉将军。”
- 谁上西陵诵遗碣:这句可能是在询问是否有人能够登上西陵(今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去诵读那位已经离世的将军(指诸葛亮)的石刻铭文。这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先贤的一种敬仰。
- 可曾官署汉将军:这句话是在问,是否有人曾经担任过汉朝的将军职位。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追溯,也是一种对英勇将领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描绘三国时期的英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怀念。通过对曹操等人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他们在乱世中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无常和英雄的短暂。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