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蛮何必用干戈,只让吴君一死多。
如此玉人如此德,长垂血食奠诸罗。
【注释】
吴:指吴地。吴君:指吴地的君主。干戈:兵器,这里泛指战争。玉人:美女。德:美善的品质。长垂血食奠诸罗:长久地用供品祭奠诸罗。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冬,为纪念吴地重修吴凤庙而写的七言律诗。
“平蛮何必用干戈”,意思是说: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用不着动用武器和战船,只要安抚好那里的百姓即可。这里的“干戈”比喻战争,意即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这是杜甫对当时朝廷的一种主张和期望。
“只让吴君一死多”,意思是说:只要能保住吴地君主的生命,那就足够了。这里的“吴君”指吴地的君主,也就是吴国的国君,这反映了杜甫对吴地君主的同情与关心。
“如此玉人如此德”,意为:这样美貌的女子,拥有如此美好的品质。这里的“玉人”指美丽的女子,“德”指美好、善良的品质,这是诗人对吴地公主的赞美之词。
“长垂血食奠诸罗”,意思是说:长久地用供品祭奠诸罗,表示对诸罗的怀念之情。这里的“血食”指供奉神灵的食物,“奠诸罗”指祭祀活动,这是诗人对吴地人民的一种怀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吴地重修吴凤庙这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友好、团结和繁荣的美好愿望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吴地君主的关心和尊重,以及对吴地人民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