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布终身既富饶,翻嫌罗绮太轻飘。
桑麻机杼浑多事,自有鲛人会织绡。

【译文】

裙子布帛一生既富裕,反而嫌罗绮太轻飘。

桑麻机杼多事情,自有鲛人会织绡。

【注释】

裙布:指女子所穿裙子。裙布终身:一辈子穿着裙子。

翻嫌罗绮太轻飘:反而觉得罗衣、绮罗太轻飘飘的。

桑麻机杼:用桑麻和棉作的机杼(织布用具),这里泛指纺车。

鲛人:传说中生活在南海的人,能织网。这里比喻善于织绡的鲛人。

【赏析】

《澎湖杂咏》是一首写澎湖风光的诗。诗人通过描写澎湖岛上的自然环境和物产,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句“裙布终身既富饶”,描绘了澎湖岛上丰富的资源,使人们生活富裕。诗人以裙布为例,说明澎湖岛物产之丰富。这里的“裙布”是指女子所穿的裙子,也象征着当地的女性生活。而“既富饶”则表示澎湖岛的生活条件优越,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业,过着富足的生活。

次句“翻嫌罗绮太轻飘”,表达了诗人对轻薄华丽衣服的不满。诗人认为在澎湖岛上,不需要过多的华丽衣物来装饰自己,因为岛上的自然景色已经足够美丽。这里的“罗绮”指的是华美华丽的衣服,而“太轻飘”则形容这些衣物过于轻盈,失去了应有的重量感。

第三句“桑麻机杼浑多事”,进一步展现了澎湖岛上的勤劳景象。澎湖岛上的居民们忙于耕种桑麻,使用机械进行纺织。这里的“桑麻”是指桑树和麻草,是古代主要的农作物之一,而“机杼”则是用于纺织的工具。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现了澎湖岛居民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最后一句“自有鲛人会织绡”,则将视角转向了神秘的海洋生物——鲛人。据说鲛人居住在南海之中,擅长织网。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鲛人的形象与编织技艺相结合,赞美了澎湖岛上的织造工艺,同时寄寓了对神秘海洋世界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澎湖岛自然环境、物产资源以及居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对大自然之美和人类劳动精神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