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全赖海扬波,捕水耕山得几何。
但祝丰年生意好,不争澳口破船多。

澎湖杂咏

《澎湖杂咏》是明代诗人杨慎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澎湖的自然风光,颔联表达了诗人对渔业和农业丰收的期望,颈联则抒发了诗人对当地民众生活状况的关切,尾联则寄托了诗人对当地民众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意境高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佳作。

译文:
拾遗全赖大海的波涛,捕鱼耕田的收入又能有多少?
只希望丰收年头生意兴隆,别再因为船只太多而破败!

注释:

  1. 拾遗:指捡拾丢失的物品,此处指渔民们依靠捕鱼为生。
  2. 海扬波:大海的波浪。
  3. 捕水:捕鱼,即打渔。
  4. 耕山:耕种山地,即种田。
  5. 丰年:丰收的年份。
  6. 澳口:港口,此处指澎湖岛的港口。
  7. 破船多:形容船只破旧、失修的情况较多。
  8. 生意好:生意兴旺发达。
  9. 不争:不计较,指不要因为船只过多而导致破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澎湖自然风光和渔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关切。诗中通过对比渔民们的生活状况与当地居民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渔民们艰辛生活的同情和对丰收年头的期待。同时,诗人还通过表达对当地居民生活状况的担忧,展现了诗人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整首诗意境高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