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嗜古如嗜醇,独吟鹄立旁无人。读书馀暇罗瑰珍,寂寞性爱山水滨。
延令敦厚与德邻,座客常盈满室春。云山淡荡无比伦,绝萟能传阿堵神。
会稽续学性訚訚,籀篆颜行抱朴真。十载研经志未伸,前湖居士中表姻。
画趣诗情无点尘,皎皎明月疑前身。余惭攀嵇徒效颦,六法茫昧愁荆榛。
箧中徒宝墨嶙峋,终日灌园负良辰。棐几明窗百物陈,岂徒供我耳目新。
盍簪有庆时相亲,金石同固磨不磷,息坏盟在贵葆真。
诗句解释:
金石聊盟图 - 这句话中的“金石”通常指坚固的金属和石头,这里可能指的是坚贞不渝的爱情或友谊。而“聊盟图”则表达了一种临时的、表面的协议或约定。整体意思是虽然双方暂时保持了某种形式的关系或约定,但缺乏真正的理解和信任。
汝南嗜古如嗜醇,独吟鹄立旁无人 - 汝南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某人对古代文化的喜爱之情如同醇酒一般深厚。“独吟鹄立旁无人”描绘了一种孤独的状态,诗人独自站立,仿佛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读书馀暇罗瑰珍,寂寞性爱山水滨 - 这句中的“罗”可能意为收集或搜寻,“瑰珍”指的是珍贵的宝物。诗人在空闲之余喜欢收藏各种书籍和珍宝。而“寂寞性爱山水滨”,则表明他/她热爱自然,尤其是山水之间的风景。这里的“寂寞”可能意味着诗人内心的孤独或不被理解。
延令敦厚与德邻,座客常盈满室春 - “延令”可能指的是某个人或团体的名号,“敦厚与德邻”表示此人待人宽厚、有道德。这句描述了这个人物及其周围人的和谐关系,以及他们常常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氛围。
云山淡荡无比伦,绝萟能传阿堵神 - “云山”通常用来比喻高远、清新的自然景色,“淡荡”形容其轻盈、不拘泥。“绝萟能传阿堵神”中“萟”(音同“茶”)是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高尚的精神或品质。这句表达了对这种精神或品质的高度赞赏。
会稽续学性訚訚,籀篆颜行抱朴真 - 会稽地区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中心,这里可能代指某位学者。“续学”可能指接续前人的事业或学问。“性訚訚”形容该学者性格开朗、和蔼可亲。“籀篆颜行抱朴真”中的“籀篆”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书写方法,“颜行”可能是指书法风格,而“抱朴真”则表达了追求质朴、真实的生活态度。
十载研经志未伸 -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致力于研究经典,但尚未取得显著成就的情况。这反映了一种执着的追求,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未曾放弃。
前湖居士中表姻 - “前湖居士”可能是指居住在西湖附近的一位文人或学者,“中表姻”指的是通过亲戚关系的联系。这句可能意味着这位学者与前湖居士之间有一定的亲戚关系,并且可能因这样的关系而结下深厚的友谊。
画趣诗情无点尘 - “画趣”可能指的是绘画带来的趣味,而“诗情”则指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整句强调了诗歌和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它们不受尘埃的污染,始终保持纯真和纯粹。
皎皎明月疑前身 - “皎皎明月”形容月亮明亮清澈的样子,“疑前身”则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敬仰和感慨。这可能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与月亮有着某种前世的缘分,或者认为月亮的美丽和高洁是自己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余惭攀嵇徒效颦 - “余”在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惭”表示羞愧。“攀嵇”可能是模仿嵇康的行为或风格。“徒效颦”则表示仅仅是为了模仿而做出的努力,却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精髓。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批评,认识到仅仅模仿他人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六法茫昧愁荆榛 - “六法”可能指的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六种基本技法,包括工笔、写意、勾勒、渲染等。“茫昧”形容这些技法的模糊不清或难以掌握的状态。“愁荆榛”则表达了因为技巧上的困惑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艺术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对于技艺提升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艺术的理解。整首诗充满了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困境的思索。诗人通过对古人、自然、艺术等方面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真谛的探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