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东北古营州,乱碛惊沙起客愁。
万里关山重出塞,一天风雨漫登楼。
吟诗每共哀箫咽,伴老空怜短剑留。
昨上荒原醉萸菊,萧森满目故园秋。

【注释】

幽燕:指幽州(今北京市),是战国时燕国的都城,汉初曾为刘氏诸侯国,后为郡治所,故称。古营州:唐置幽州,治所在蓟县(今天津市蓟州区)。

碛:沙漠。惊沙起客愁:形容荒凉之地的沙尘使诗人产生乡愁。

万里关山:万里长城,关山:关隘与山岭,泛指边塞。重出塞:多次从边关出来。

一天风雨漫登楼:登高楼远望,只见天空一片灰暗,下着大雨。

吟诗:指诗人自己作诗抒发情感。每共:常常。哀箫咽:哀怨的箫声在耳边回响。留:指佩剑长留。

昨上荒原醉萸菊:昨夜醉酒赏菊。萸菊:即菊花,这里借指秋天。

萧森:草木萧条。满目:眼前。故园秋:指诗人故乡的秋天景象。

【赏析】

《秋日偶成》,此诗写诗人在深秋时节登高远望的情景。首联“幽燕东北古营州,乱碛惊沙起客愁”,诗人由北而南眺望,首先看到的是东北方向的古营州,那一带是一片荒凉的原野,黄沙漫天,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寓情。诗人通过“乱碛”“惊沙”等词,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异乡生活的感慨。“起客愁”三字,更是把这种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颔联“万里关山重出塞,一天风雨漫登楼”,诗人继续眺望远方,只见万里关山连绵不断,又逢大风大雨肆虐,诗人登上高楼,放眼望去,只见天昏地暗,乌云密布。这两句也是写景,但更突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异乡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重出塞”和“漫登楼”等词语,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颈联“吟诗每共哀箫咽,伴老空怜短剑留”,诗人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他常常吟诵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身边的人们却不理解他,只是一味地抱怨他的诗歌过于悲伤,甚至嘲笑他的诗歌。然而,诗人却无法改变这种状况,只能默默地忍受这种冷漠。

尾联“昨上荒原醉萸菊,萧森满目故园秋”,诗人最后以“昨上荒原醉萸菊”收束全篇,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萧森满目故园秋”,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色,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感受。

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思乡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异乡生活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