巑岏古戍倚层丘,冰雪长凝万古愁。
天接燕台劳北望,水趋辽海羡西流。
三更梦破孤城笛,六月寒生久客裘。
醉揽短衣随羽猎,呼鹰驰马一销忧。
巑岏古戍倚层丘,冰雪长凝万古愁。
天接燕台劳北望,水趋辽海羡西流。
三更梦破孤城笛,六月寒生久客裘。
醉揽短衣随羽猎,呼鹰驰马一销忧。
注释:
- 巑岏: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
- 层丘:层层叠叠的丘陵。
- 冰雪长凝:冰雪覆盖的景象。
- 天接:天空与地面相接。
- 燕台:古代建筑,位于北方。
- 水趋:水流的方向。
- 六:古代计时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 寒生:寒冷降临,形容天气变冷。
- 羽猎:打猎时用羽毛制成的箭。
- 呼鹰驰马:驱赶鹰和马一起奔跑。
- 销忧:消散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首句“巑岏古戍倚层丘”,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历经沧桑的古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接着“冰雪长凝万古愁”,则将这种历史感和时间感融入了自然景观中,使得景色更加深沉而富有哲理意味。
第二句“天接燕台劳北望”中的“天接”和“劳北望”,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或故国的思念之情。诗人站在层峦叠翠的山峰之上,眺望远在北方的故乡,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第三、四句“水趋辽海羡西流”,则通过水流的方向,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时间和空间流转的感慨。诗人看着水流向西奔去,不禁羡慕起远方的辽海,感叹自己的一生似乎都在追逐着时间的脚步,而最终也不过是一场空。
最后两句“三更梦破孤城笛,六月寒生久客裘”,则通过夜深人静时分听到的笛声和寒冷的天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诗人在梦中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笛声,但醒来时却感到更加寒冷。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和对温暖的渴望。
结尾两句“醉揽短衣随羽猎,呼鹰驰马一销忧”则展现了诗人摆脱烦恼的方式。他借酒消愁,随着猎人一同放飞猎物,并驱赶着鹰马驰骋,以此驱散心中的忧愁。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诗人在困境中找到的一种自我释放的方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孤独、寒冷和忧愁的无奈。同时,诗人通过积极的态度面对困境,展现了其乐观和坚韧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