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风吹下夜森沈,仿佛箫音起碧岑。
阆苑有书犹未附,网罗何处漫相侵。
天教松月同昏晓,地许沧江共古今。
更有仙踪不到处,一群清影自追寻。
注释:
- 疏风:微风。
- 森沈:幽深的样子。
- 碧岑:青翠的山岭。
- 阆苑:神仙的居处,这里指仙界。
- 网罗:比喻束缚、捕捉。
- 天教:天然地使。
- 沧江:指长江。
- 清影:清澈的影子或形象,这里指鹤的倩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鹤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疏风吹下夜森沈”,以“疏风”开篇,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这里的“疏风”既指自然界的微风,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紧接着,“仿佛箫音起碧岑”一句,诗人将鹤的鸣叫比作箫音,既增添了诗歌的音乐性,又进一步强调了鹤的高雅、清逸。
颔联“阆苑有书犹未附,网罗何处漫相侵”则转入对鹤的身世与遭遇的描绘。这里的“阆苑”是仙境的代名词,“有书犹未附”暗喻鹤虽然拥有高洁的品质,却仍然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而“网罗何处漫相侵”则形象地描绘了鹤所面临的困境,既有现实的威胁,也有心灵的煎熬。
颈联“天教松月同昏晓,地许沧江共古今”则是从自然景观的角度来赞美鹤的高远志向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天教松月同昏晓”意味着天地间的一切都在为鹤的飞翔而祝福,而“地许沧江共古今”则表明鹤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永远保持着那份高洁与傲岸。
尾联“更有仙踪不到处,一群清影自追寻”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虽然鹤的踪迹难以寻觅,但诗人仍执着地追寻着它的身影,这种执着与热爱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既渴望自由,又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
整首诗通过对鹤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纠葛。它既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言诗,通过鹤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