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搜索句还成,把酒行吟半日酲。
为是东风吹我醒,海棠花外听流莺。
注释:春天到来,我搜寻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感慨,端起酒杯,边走边吟唱。
是因为东风把我吹醒,我才在海棠花旁聆听流莺的啼声。
赏析: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写诗人春日游赏之情景;下片写诗人春日听歌之情景。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春来搜索句还成,把酒行吟半日酲。
为是东风吹我醒,海棠花外听流莺。
注释:春天到来,我搜寻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感慨,端起酒杯,边走边吟唱。
是因为东风把我吹醒,我才在海棠花旁聆听流莺的啼声。
赏析: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写诗人春日游赏之情景;下片写诗人春日听歌之情景。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注释】 镇北门晚眺:镇北是山名,在今安徽宣城境内。晚眺,指傍晚远望。 笼竹树接沙洲:笼,笼罩;沙洲,水中的沙地。 夕照横波海气浮:夕照,夕阳。横波,波纹纵横交错。海气,海面上蒸起的雾气。 樵子唱回云影路:樵子,打柴人。云影路,指云雾中隐约可见的路。 戍人吹动角声秋:戍人,守卫边疆的士兵。角声,古代军号声。 僧归废寺钟尚寂,燕喜澄潭水不流:僧,和尚。废寺,废弃不用的寺庙。钟,寺中报时用的钟。喜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乡村中的景象和感受。下面是逐句释义: - 隐隐孤村近碧峰,朝来但觉晓云浓。 注释:隐隐约约地,一座孤独的小村庄靠近了翠绿的山峰。早晨醒来,只感觉周围的云层更加浓厚。 - 疏狂到处难为客,懒散无心学老农。 注释:我的性格疏放不羁,无论走到哪里都难以适应成为客人的角色;我懒得去学习老农那样勤劳耕作。 - 草屋寒烟迷橘柚,竹桥秋水映芙蓉。 注释
【注释】 宿:过夜。放䌇社口:地名,在今江西奉新县南。荒荆路:荒凉的荆棘小路。傀儡:指山石。地接琉球(今台湾),月更低:暗喻海风很大。蛮曲:少数民族的歌曲。渔灯散点海涯西:渔人在海边燃起灯火。野鸡:报晓的公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诗人从宿处出发,沿着荒荆小路行进,一路上,他看到荒山野林、荆棘丛生,感到十分迷茫。当他来到一个名叫放䌇社口的地方时,停下来小住一下。这里傍着一座山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诗歌的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等进行分析。“画意谁知从此得,可堪登眺暂相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谁人会知道这样的美景是从哪里得到的?我登高远眺,暂时与美景相伴而已。诗人用“画意”来形容眼前的景色,可见其对眼前景色的赞赏之情。诗人登上凤山
昭亭看白莲 赏析清代诗人陈辉《昭亭看白莲》 1. 诗句原文 - 碧涵芳霭品成仙,隔断红尘几瓣妍。 - 云母槛头蟾乍起,水晶帘外鹤閒眠。 - 香飘浑是冰台影,色动全浮玉璧烟。 - 看取亭亭真异种,何郎粉为六郎传。 2. 译文与注释 - 译文: 碧潭含翠霭,如仙境中仙子般修行;隔绝了尘世繁华,宛如花瓣般纯净美丽。月光透过云母窗,照见蟾蜍初醒;夜幕下,鹤儿静卧在水晶帘外。 - 注释: 碧潭
【解析】 题干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详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四句,每句七字。第一句“羽叟先生不窳居”,点明主人翁的身份;第二句“超然物外葛天初”写主人翁的品性;第三句“青山雨度双花坞,绿野烟消一草庐”描绘出主人翁的生活环境;第四句“醉倚壶觞闲岁月,吟依几席乐琴书”,写出了主人翁的生活情趣。最后一句“竹桥秋水相逢处,洗涤烦襟兴有馀”
【注释】 “买隐”:指隐居山林,不仕于时。“山村迹已深”:指隐居之山已经很深。“轩车”:指代显贵的车马。“过客”:指那些前来探访的客人。“清泉白石通幽趣”,指在清幽的地方可以看到美丽的景色。“野鹤溪鸥达素心”,指野鹤和溪鸥都达到了高洁的心境。“看罢晴云峰有色”,指观赏完晴空下的云彩后,山峰也变得有色彩了。“钓馀寒月水成阴”,指钓鱼结束后,月光洒在水面上,形成了一片阴暗。“许由原有高风在”
过埤头店 遥遥行李向溪东,待渡埤头一径通。 邸舍人歌春树外,征车牛逐暮云中。 沙连淡水村村竹,路近新园处处菘。 桥畔酒家帘影动,怜他少妇倚微风。 【注释】 ①“遥遥”:遥远的样子。 ②“行李”:行旅的行囊、物品。 ③“待渡”:等待渡口。 ④“邸舍”:官宦人家的住所。 ⑤“春树外”:在春日的景色之外,即春天的树外。 ⑥“征车”:出征的车。 ⑦“沙连”:指沿途沙质的河流两岸。 ⑧“淡水”:地名
秋雨后即事 残雨新添一色秋,小窗开处见清幽。 箫吹淡月通溪店,漏滴寒空近戍楼。 对影孤吟悲宋玉,惊魂断梦忆庄周。 雁飞不到台阳路,怅望天涯芦荻洲。 注释: 1. 残雨新添一色秋 - 描述秋天的景象,残雨给大地增添了一抹秋色。 2. 小窗开处见清幽 - 窗户打开后,能看到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3. 箫吹淡月通溪店 - 箫声伴随着淡淡的月光飘过溪边的小店。 4. 漏滴寒空近戍楼 -
碧汉无尘一色秋,疏星片月淡云收。 注释:碧汉即银河,无尘指无纤尘,一色秋指秋天的景色。疏星片月表示星星、月亮稀疏,淡云收表示云彩散去。 霜沾桂树寒香满,露滴桐梢瘦影幽。 注释:霜沾桂树表示桂花在寒气中散发出香气,露滴桐梢表示露水从梧桐树枝上滴落形成的影子显得瘦弱而幽深。 几曲微吟依海岸,半空清响起江楼。 注释:几曲微吟是指诗人低声吟唱,依海岸表示沿着海岸边吟唱,半空清起表示从天空中传来的歌声。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登石屏山所见美景的七言律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注释,以及对整体的赏析: 一、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扳萝直上石屏巅”:这句描述诗人攀爬至石屏山的最高点,用“扳萝”形容攀登的动作,而“石屏巅”指的是山顶。 2. “四望凌虚意渺然”:诗人通过高处的视角,俯瞰四周,感到一切景象都显得非常渺茫和虚无。 3. “俯瞰群山培塿细”:诗人向下看,看到周围的群山被细小的树木覆盖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田园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及赏析: 第1句:踽踽行来望翠微 - 踽踽行:形容一个人行走的样子,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独自行走的样子。 - 望翠微:眺望远处的绿色山峦,翠微可能指的是山色青翠,微光闪烁。 第2句:晚风吹度拂征衣 - 晚风:指傍晚的凉风,可能是从南方吹来的暖风。 - 拂征衣:风轻轻吹动着诗人的衣服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尘途未整远行装,夜息还同客异乡。 - 注释: 尘土飞扬的道路(指旅途中的艰辛和尘土),尚未整理好远行的行囊。夜晚安宿时,仍像客人一样感到孤独。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情景——尘土满路、行囊未整却急于启程,反映了旅途的艰辛和匆忙。“夜息还同客异乡”则表达了即使在夜晚休息时,也难以摆脱作为旅人的身份感受,体现了作者对旅行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情感投入。 2.
【注释】: 韶华向曙:美好的时光在清晨。 向曙海天开:向着黎明的大海,天空展开。 红蕊青枝:红色的花蕾和青翠的树枝映衬着。 照水隈(wēi):映照在水面上。 镇日:整天,一天到晚,终日。 书窗:指读书的地方。 无客至:没有客人到来。 小帘风暖:小窗户透进的春风温暖。 燕飞来:燕子飞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首句“韶华向曙海天开”描绘了美丽的春日景色,美丽的春光在早晨的天空中绽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东港》,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渔人几处学吹箫,海色苍苍弄晚潮。 - “渔人”指的是海边的渔民,他们常常在海边劳作,学习吹箫。这里的“弄晚潮”描绘了傍晚时分海浪拍打岸边的景象。 - “苍苍”形容海水的颜色,给人以广阔无垠的感觉。 - “学吹箫”是渔民们的一种娱乐活动
再泊月眉湾 鹿耳门前几溯洄,月眉湾作避风台。 舟师不畏东流急,唤得小船载酒来。 注释翻译 鹿耳门前,鹿耳山的门户,此处指代家乡。 几溯洄:几次回旋,形容在海边多次停歇。 月眉湾:形似眉毛的海湾,此处成为船只避风之处。 避风台:用来躲避大风浪的地方。 舟师:水手,船夫。 舟师不畏:船夫们不畏惧。 东流急:大江水流急速。 唤得:招来。 小船:小舟。 载酒来:载着美酒而来。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