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荒荆路欲迷,停车小住傍岩栖。
山当傀儡烟常冷,地接琉球月更低。
蛮曲偏惊春夜里,渔灯散点海涯西。
行人到此浑无寐,梦断诗成听野鸡。
【注释】
宿:过夜。放䌇社口:地名,在今江西奉新县南。荒荆路:荒凉的荆棘小路。傀儡:指山石。地接琉球(今台湾),月更低:暗喻海风很大。蛮曲:少数民族的歌曲。渔灯散点海涯西:渔人在海边燃起灯火。野鸡:报晓的公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诗人从宿处出发,沿着荒荆小路行进,一路上,他看到荒山野林、荆棘丛生,感到十分迷茫。当他来到一个名叫放䌇社口的地方时,停下来小住一下。这里傍着一座山峰,山岩上长满了茂密的树木,环境幽静宜人,于是他就在这里歇宿下来。
“十里荒荆路欲迷”,这是诗人对沿途景象的真实写照。“十里荒荆路”表明诗人所走的路程很长;“欲迷”则表现了他对茫茫荒路的茫然之感,也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困顿。
“停车小住傍岩栖”。这一句是写诗人停下车来休息住宿。“傍岩栖”即在岩石旁搭起帐篷居住,这里既写出了诗人停歇的地方,又写出了他选择的住所,同时也为下一句写景做了铺垫。
“山当傀儡烟常冷”,这句诗写诗人所见的山景。“傀儡”是木偶,这里用来比喻高峻的山峰。“烟常冷”则是说山间雾气缭绕,笼罩着整个山峰,给人一种苍凉凄寒的感觉。
“地接琉球月更低”,“琉球”指今天的台湾岛。这里的月亮因为靠近海岛,看起来更显得清朗、明亮。“更低”则表现了作者对远方岛屿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孤独感。
“蛮曲偏惊春夜里,渔灯散点海涯西。”“蛮曲”指的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渔灯”指的是渔船上点燃的灯火。这里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现了他所见到的海上风光。“散点”则是指渔船上点燃的灯火在海面上闪烁的情景。“海涯西”则是指大海的西岸。
“行人到此浑无寐”,“浑”在这里是副词,表示全、都的意思,“无寐”则是指无法入睡。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当诗人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时,感到十分疲惫,根本无法入睡。
“梦断诗成听野鸡”,最后一句是写诗人的梦境。由于诗人一直难以入眠,所以当他听到公鸡打鸣时,便进入了梦乡。而当梦醒后,他又继续写作,完成了一首诗篇。
【译文】
沿着荒荆路走了十里,似乎要迷路了,我停下车来稍作休息,靠在山岩旁搭起帐篷居住。
高耸的山峰仿佛是傀儡,烟雾弥漫,寒意逼人,与琉球岛相连的月亮更显得低矮。
少数民族的乐曲和渔船上的灯火,给夜晚的大海增添了几分生机。
行人全都疲倦得无法入睡,只能听着远处传来的野鸡啼叫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