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畔少陵祠,绝代诗才赋乱离。
谁料千年才更出,有人继和北征诗。
【题解】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郑燮(郑板桥)。他一生坎坷,屡经挫折,但他始终以“性癖耽酒,爱鱼虾蟹鳖,喜种花竹苔草。然好读书,一意作诗,不效世俗软熟格调。”(见《板桥自传》)其诗多咏叹身世与自然、社会的矛盾,风格豪放,富有个性,在清初诗坛上别树一帜。
【注释】
浣花溪:指成都浣花溪。杜甫曾在此居住过。
少陵祠:杜甫曾建有祠堂于浣花溪畔。
绝代诗才:极言杜甫之才高。
乱离:战乱离散。
谁料:不料。
千年:这里指杜甫。杜甫是唐朝人,生活在公元712年-770年之间,距今天已有一千七百多年了。
才更出:才华更加出众。
有人:杜甫。
北征:杜甫曾两次被朝廷征召入京做官,因受排挤被迫离开长安。后因忧愤成疾,病死于湘江之上。
【译文】
在浣花溪畔的少陵祠堂里,杜甫的诗才真是无与伦比;
谁能想到千年之后,他的才华竟更为出色?
如今又有人来继承和发扬杜甫的诗歌创作!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描绘的是杜甫祠堂前的浣花溪水,以及杜甫祠中的杜甫塑像。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深沉真挚。
首联两句点出了杜甫的诗名和生地,为下文写杜甫祠堂作了铺垫,也交代了诗作发生的背景。
颔联承前两句而来,指出杜甫的文学成就。“谁料”,反问句式,表示意外之意。“千年”,即杜甫逝世已过一千七百年。“才更出”三字,写出杜甫的文学价值不仅未减当年,反而更胜一筹。“更出”二字,既突出了杜甫的非凡才能,又表现出作者对杜甫的崇敬之情。“有人继和北征诗”,表明杜甫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追求进步。
此诗通过描写杜甫祠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敬仰杜甫、颂扬其诗作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