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懋烈,号芍亭,清湖北蕲州人。
同治元年(1861)担任台湾知府,次年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为人有识见担当,西方势力渐入侵之际,议呈樟脑事业归官办。
樟脑专卖制度的建立,使英商利益受损,最遂以武力迫使清廷就范,签订「外商采购樟脑章程」,樟脑事业又操控于外商之手。
生卒年:?-?
陈懋烈,号芍亭,清湖北蕲州人。
同治元年(1861)担任台湾知府,次年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为人有识见担当,西方势力渐入侵之际,议呈樟脑事业归官办。
樟脑专卖制度的建立,使英商利益受损,最遂以武力迫使清廷就范,签订「外商采购樟脑章程」,樟脑事业又操控于外商之手。
生卒年:?-?
【题解】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郑燮(郑板桥)。他一生坎坷,屡经挫折,但他始终以“性癖耽酒,爱鱼虾蟹鳖,喜种花竹苔草。然好读书,一意作诗,不效世俗软熟格调。”(见《板桥自传》)其诗多咏叹身世与自然、社会的矛盾,风格豪放,富有个性,在清初诗坛上别树一帜。 【注释】 浣花溪:指成都浣花溪。杜甫曾在此居住过。 少陵祠:杜甫曾建有祠堂于浣花溪畔。 绝代诗才:极言杜甫之才高。 乱离:战乱离散。 谁料:不料
这首诗是一首题陶村诗稿。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 一卷新诗百感生,经年避寇赋长征。 - “一卷新诗”指的是作者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诗歌。 - “百感生”表示这些诗歌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感触。 - “经年避寇”是指作者为了躲避战乱而长时间地生活在一个地方。 - “赋长征”则是指作者创作了一首描绘自己行军历程的诗歌。 - 壮怀不作偷安计,又向桃源起义兵。 - “壮怀”指的是豪情壮志。 -
注释: - 数载书生戎马间:数年,几年时间。书生,指读书人;戎马,指战场;间,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几年的时间里,我作为一个读书人,一直活跃在战场之中。 - 杜陵史笔寄瀛寰:杜陵,指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杜甫的故乡;史笔,指记录历史、评论人物的文笔;瀛寰,泛指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战场上,用我的笔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 - 采风若选东征集:采风,指采访民间的歌谣;若,如果,表假设;选
清广东番禺人,字兰甫。 道光十二年举人。 六应会试不中。 尝选知县,不出。 主学海堂数十年,晚为菊坡精舍山长。 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 会通汉宋,无门户之见。 所著各书,以《东塾读书记》为一生读书心得之总汇。 另有《汉儒通义》、《声律通考》、《汉书水道图说》、《东塾集》等。 生卒年
陈起书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字通甫,号松心,是清朝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生平跨越了清朝的中叶和晚期,主要活动在湖南郴州一带。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曾担任过候选训导等职,体现了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清代诗人陈逢衡字履长,一字穆堂,江苏江都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卒于文宗咸丰五年(1855年),享年七十八岁。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著有《读骚楼诗》二卷、二集和《竹书纪年集证》、《逸周书补注》、《穆天子传补正》及《博物志考证》等著作,并留有传世诗作。这些成就不仅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也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知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陈逢衡的诗词作品在艺术特色上颇具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