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陈逢衡字履长,一字穆堂,江苏江都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卒于文宗咸丰五年(1855年),享年七十八岁。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著有《读骚楼诗》二卷、二集和《竹书纪年集证》、《逸周书补注》、《穆天子传补正》及《博物志考证》等著作,并留有传世诗作。这些成就不仅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也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知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陈逢衡的诗词作品在艺术特色上颇具个人风格,语言朴实无华却情感真挚。例如,他的《游摄山》描绘了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感慨。
清代诗人陈逢衡字履长,一字穆堂,江苏江都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卒于文宗咸丰五年(1855年),享年七十八岁。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著有《读骚楼诗》二卷、二集和《竹书纪年集证》、《逸周书补注》、《穆天子传补正》及《博物志考证》等著作,并留有传世诗作。这些成就不仅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也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知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陈逢衡的诗词作品在艺术特色上颇具个人风格,语言朴实无华却情感真挚。例如,他的《游摄山》描绘了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句释义: 1. 夕阳催客早登程,握手停杯泪欲倾。 - 夕阳催客早登程:太阳落山时催促着客人们早早启程,意味着离别的时间紧迫。 - 握手停杯泪欲倾:在告别时,彼此握着手却无法饮下杯中的酒,眼泪即将流下来。表达了深深的不舍。 2. 十里晚风吹鬓影,一江春水化离情。 - 十里晚风吹鬓影:晚风吹动,使得鬓发的影子摇曳生姿,形象地描绘了微风中的形象。 - 一江春水化离情:江水仿佛也在表达离愁
诗句原文: 呼庚徒羡玉山禾,何肉周妻累若何。 明镜照颜时熊少,长欃托命泪痕多。 家如琐蛣惟资蟹,心似眠蚕已化蛾。 九十春光今又去,人间空著老头陀。 注释: - "呼庚"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玉山禾"则是一种农作物的名称,这里可能用来形容某种珍贵的谷物。 - "何肉"和"周妻"可能是古代的称谓或称呼,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 "明镜照颜时熊少"中的"熊"字,在古代常以动物来比喻人
诗句解释: 1. 无计支愁慰寂寥,闭门黄叶雨潇潇。 - “无计支愁慰寂寥”:没有方法来安慰寂寞和忧愁。 - “闭门黄叶雨潇潇”:关门避雨,黄叶在风雨中飘落。 2. 人情略解方三拜,仙籍难通郭四朝。 - “人情略解方三拜”:稍微理解了人情世故,才能行三跪九叩之礼以表达敬意。 - “仙籍难通郭四朝”:仙人的名册难以通行于郭门,意指无法轻易地与外界联系。 3. 京洛报书沉夜月,广陵归梦落秋潮。 -
注释: 1. 策杖上崇冈:拿着拐杖登上高山。 2. 荒草没游屐:野草丛生,淹没了游览的脚印。 3. 一鸟度寒色:一只鸟飞过,掠过寒冷的天空。 4. 远引入空碧:远处仿佛进入了一片湛蓝的天空。 5. 莓苔护寺门:苔藓覆盖在寺庙的门前。 6. 古树卧石脊:古老的树木生长在石头的斜坡上。 7. 幽僻阴森多,俯仰咽清魄:环境十分幽静,阴暗而潮湿,让人感到一种压迫感,使呼吸都变得困难。 8. 飘飘衣带间
诗句: 花落斜阳外,无人酒半醺。 客愁多似水,春梦乱如云。 注释: - 花落(花开花落) - 斜阳外 - 夕阳西下的地方 - 无人酒半醺 - 没有人陪伴,只有酒意微醺 译文: 花儿在夕阳的照耀下缓缓落下,周围无人陪伴,只有我独自饮酒,微醺。内心的愁绪如同流水般无尽,春天的梦境也像乱云般纷乱。 赏析: 此诗以“花落”为起兴,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刻的孤独、寂寞和忧愁之情
清代诗人陈逢衡字履长,一字穆堂,江苏江都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卒于文宗咸丰五年(1855年),享年七十八岁。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著有《读骚楼诗》二卷、二集和《竹书纪年集证》、《逸周书补注》、《穆天子传补正》及《博物志考证》等著作,并留有传世诗作。这些成就不仅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也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知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陈逢衡的诗词作品在艺术特色上颇具个人风格
清广东番禺人,字兰甫。 道光十二年举人。 六应会试不中。 尝选知县,不出。 主学海堂数十年,晚为菊坡精舍山长。 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 会通汉宋,无门户之见。 所著各书,以《东塾读书记》为一生读书心得之总汇。 另有《汉儒通义》、《声律通考》、《汉书水道图说》、《东塾集》等。 生卒年
陈起书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字通甫,号松心,是清朝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生平跨越了清朝的中叶和晚期,主要活动在湖南郴州一带。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曾担任过候选训导等职,体现了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清代诗人陈逢衡字履长,一字穆堂,江苏江都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卒于文宗咸丰五年(1855年),享年七十八岁。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著有《读骚楼诗》二卷、二集和《竹书纪年集证》、《逸周书补注》、《穆天子传补正》及《博物志考证》等著作,并留有传世诗作。这些成就不仅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也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知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陈逢衡的诗词作品在艺术特色上颇具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