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广东番禺人,字兰甫。
道光十二年举人。
六应会试不中。
尝选知县,不出。
主学海堂数十年,晚为菊坡精舍山长。
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
会通汉宋,无门户之见。
所著各书,以《东塾读书记》为一生读书心得之总汇。
另有《汉儒通义》、《声律通考》、《汉书水道图说》、《东塾集》等。
生卒年:1810-1882
清广东番禺人,字兰甫。
道光十二年举人。
六应会试不中。
尝选知县,不出。
主学海堂数十年,晚为菊坡精舍山长。
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
会通汉宋,无门户之见。
所著各书,以《东塾读书记》为一生读书心得之总汇。
另有《汉儒通义》、《声律通考》、《汉书水道图说》、《东塾集》等。
生卒年:1810-1882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鉴赏与理解。解答此题时,考生应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第一句“生为循吏,殁必有可传,亟宜纪载”意思是:你活着时是一位循良之吏,死后定会有值得记载的政绩,应当赶快记录下来。这一句是诗人对于友人的赞颂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知县生前的怀念以及对他死后事迹的惋惜。其中“循吏”指恪守职责的清官;“记载”指记录、保存。
【注释】 1. 火神庙联:指《水浒传》中宋江的庙联。 2. 上古圣人:这里指的是燧人氏,传说他用木钻发明了取火的方法,故称“圣人”。 3. 钻燧:即钻木取火。 4. 太平气象:形容天下太平的景象。 5. 万户炊烟:比喻百姓安居乐业,家家户户都有炊烟袅袅升起的景象。 【赏析】 这首《水浒》中的庙联,以赞美古代圣贤燧人为起兴,描绘出一幅盛世景象:四时钻燧,万家炊烟
这首诗是一首留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山舟前辈的深厚友谊。 1. 一代传人翰墨雄,元和有脚溯家风。 注释:一代传承的人在书画方面才华横溢,元和时期有人能够继承家学,追溯家族的学问传统。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山舟前辈在书画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他们家族对书法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2. 逍遥肯作游仙梦,咳唾居然玉局翁。 注释:他不愿意去做那种追求仙境、逃避现实的梦,而是像古代书法家一样,吐沫成珠
注释: 珠江水边亭联 一群贤人聚集在一起,无论年纪大小。 微风徐徐吹来,水波不兴。 译文: 一群贤人聚集在一起,不分老少。 清风轻轻吹来,水面平静,没有波动。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首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表达了诗人对贤者的赞美。他希望所有的贤者都能来到他的身边,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贤者的尊重和敬仰。 次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结构、赏析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景物特征和意象,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赏析即可。 “西竺缘深廿四年”,首句点出诗人与潘棣敷有深厚的交往,二十年来,两人情谊深厚。西竺即佛寺,西竺缘深,指潘棣敷与诗人的交往之深,二十年来,两人情谊深厚。 “富贵科名,是真是幻”,第二句说,潘棣敷的富贵和科举功名,究竟是真是假?
诗句释义: - 嗜学:热爱学习。 - 多藏书:有很多书籍。 - 嚼:品味,吸取。 - 精华:比喻事物的核心或最重要的部分。 - 自得寿考:自己感到寿命长久。 - 行年服官政:每年从事官职工作。 - 加以岁月:与时间相加。 - 当至公卿:应当成为官员。 译文: 热爱学习并收藏很多书籍,品味其中最精华的部分,自然会长寿快乐; 每年从事官职工作,加上时间的积累,最终会达到高级官员的地位。 注释:
【注释】 以:因为,由于。义:道义、仁义。财神庙联:庙宇中的对联。财神庙:供奉财神的庙宇。 【赏析】 这是一副写在财神庙里的对联。上联“以义为利”,下联“既富方谷”,意思是说,只要坚持义的原则,就会财源滚滚,富裕兴旺;如果只是一味追求钱财,而不顾道义,那就会陷入困境,国家也会衰落。这副对联表达了作者对道义和财富关系的看法
【注释】 吉林庄:古地名,今吉林市一带。联:对仗工整的诗文。苍石:青黑色的石头。亭亭(tíng):形容山高耸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写了吉林庄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全诗以“红阑曲曲路三折;苍石亭亭山四围”为韵脚,读来琅琅上口,十分悦耳动听
【注释】 挽杨荣绪联:这是作者为杨荣绪所写的一篇祭文。杨荣绪,字仲明,江西南昌人。元贞二年(1296)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后弃官归隐,卒于家,年五十三。 生为循吏:活着时是循吏。循吏,指循理而办事的人。 殁必有可传:死后一定有值得后人传颂的。 亟宜纪载:应立即记录下来。 少与齐名:年轻时就和同辈并列。齐名,同列名次。 老不复相兄:年老后不再称兄道弟,即不互相尊重了。 是用痛伤:因此感到悲痛惋惜
【注释】 挽: 悼念。潘正亨: 即潘阆,唐人。 联: 诗的韵文。三绝:指诗、书、画。清才: 高超的才能。一第: 科举考试中第一等。考终无疾: 考中后没有疾病而死。 爱友、爱花、爱酒:对友情、对花草、对酒的喜爱。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已故朋友潘正亨的怀念与惋惜之情。全诗共四句,每句均为七个字。 首句“三绝擅清才”,意谓潘正亨才华出众,集诗人、书法家、画家之所长于一身
陆曾蕃是一位清代的诗人。以下是对陆曾蕃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陆曾蕃,字用庶,号蔗村,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出生地在浙江省的钱塘县,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地方。陆曾蕃的一生虽不算传奇,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有着不凡的成就。 2. 主要活动:陆曾蕃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清朝时期,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一首名为《秋雨》的作品。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感受
陈起书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字通甫,号松心,是清朝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生平跨越了清朝的中叶和晚期,主要活动在湖南郴州一带。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曾担任过候选训导等职,体现了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清广东番禺人,字兰甫。 道光十二年举人。 六应会试不中。 尝选知县,不出。 主学海堂数十年,晚为菊坡精舍山长。 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 会通汉宋,无门户之见。 所著各书,以《东塾读书记》为一生读书心得之总汇。 另有《汉儒通义》、《声律通考》、《汉书水道图说》、《东塾集》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