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循吏,殁必有可传,亟宜纪载;
少与齐名,老不复相兄,是用痛伤。
【注释】
挽杨荣绪联:这是作者为杨荣绪所写的一篇祭文。杨荣绪,字仲明,江西南昌人。元贞二年(1296)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后弃官归隐,卒于家,年五十三。
生为循吏:活着时是循吏。循吏,指循理而办事的人。
殁必有可传:死后一定有值得后人传颂的。
亟宜纪载:应立即记录下来。
少与齐名:年轻时就和同辈并列。齐名,同列名次。
老不复相兄:年老后不再称兄道弟,即不互相尊重了。
是用痛伤:因此感到悲痛惋惜。用,因此。
【赏析】
这首挽诗,是为江西南昌人杨荣绪写的,杨荣绪字仲明,元贞二年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死时才五十六岁。当时元朝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诗人对杨荣绪之死,不胜悲痛,特作此挽诗以记之。
首联点题。“生为循吏,殁必有可传”,这是说杨荣绪生前是一个循吏,他死之后一定会留下一些值得后世传颂的东西。循吏是指循理办事的人,这既是对杨荣绪生前品格的评价,也是对他一生事业的概括。
颈联抒怀。“少与齐名,老不复相兄”,意思是年轻时与同辈并列,但到了老年不再相互尊重。“是故”以下两句,进一步抒写了自己对杨荣绪死的哀痛之情:“是用痛伤心。”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杨荣绪的怀念,同时又透露出了他对杨荣绪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在杨荣绪去世之后所写的,它表现了诗人对杨荣绪的深厚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