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起书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字通甫,号松心,是清朝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生平跨越了清朝的中叶和晚期,主要活动在湖南郴州一带。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曾担任过候选训导等职,体现了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陈起书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字通甫,号松心,是清朝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生平跨越了清朝的中叶和晚期,主要活动在湖南郴州一带。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曾担任过候选训导等职,体现了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杂诗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小诗。全诗借物喻理,托物寄怀,以短筇、人、鹿、松柏、蟪蛄等为意象,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感悟和感慨之情。 短筇不自立(筇:一种竹子做的手杖) 短小的手杖自己无法直立,需要人扶着它才能站立。 心速行乃迟(行:行走。指行动迅速而缓慢) 心里想得快,行动起来却慢;智慧多而力量少,行动自然迟缓。 智多力不从(力:力量。指智慧丰富但力量不足) 拥有智慧却力量不足,行动必然迟缓。
何积之送我至风溪,不及题诗旅店以示归。 归人欲归还惜别,风霜满眼马蹄疾。 断猿寒雁警秋空,野火疏星乱村夕。 我归君送六十里,瞻望弗及仍相失。 旅舍无酒溪萧瑟,风动残镫半明灭。 耳边有人话畴昔,细听方知虫唧唧。 南辕北辕两归辙,人心非隔山水隔。 但使两心无阡陌,别久欲知情更结。 一聚一散何足说,君更来时看题壁。 注释: - 何积之:诗人的朋友或同伴。 - 归人:指诗人。他想要回家
【注释】 愁来:忧愁袭来;不可抑:无法抑制;步出:走出。寥泬(xiè):空旷、空阔。五情热:各种情感都炽烈。扶桑:神话中的东方日出处,这里代指太阳。虞渊:传说是日落处的深渊,这里代指太阳落山后的地方,比喻阴冷阴暗处。跛鳖:一只脚的鳖,这里指受伤的人。精卫:传说中的鸟名,这里借指志士或忠臣。幸成骨拄山:侥幸成为支撑大山的骨头。不成眦裂血:没有成为支撑大山的骨头,就流血。援琴:弹奏琴。和:应和着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久雨喜骤晴,久客喜骤归。 - 久雨终于迎来了晴朗的天气,长久的客居后突然回到了家乡。 2. 登舟已如家,恍惚见庭帏。 - 登上船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恍惚间看到了熟悉的庭院和帷幔。 3. 遥指来时路,疑是又疑非。 - 在远处遥指回家的路,心中既疑惑又觉得可能不是。 4. 千里始一程,一夕千万悲。 - 从遥远的千里之外开始一段旅程,每一夜都充满了无尽的悲伤。 5
孤燕池塘飞,衔泥为门户。 诗句翻译:燕子在池塘上空飞翔,嘴里叼着泥土筑巢作为家门。 注释:孤燕:孤单的燕子。池塘:指池塘上的水。飞:在空中飞行。衔泥:嘴里叼着泥巴。为门户:筑窝做家门。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燕子筑巢的情景,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生与鸠雀群,智勇限毛羽。 诗句翻译:燕子生来就要与其他鸟类一起生活,它的智慧与勇敢都受到身体的限制。 注释:生与:出生就要。鸠雀群
岳阳楼 危楼下根无底水,飞檐上攀白云端。欲沈不沈金鳌涌,欲去不去铁锁牵。 五岭蛮烟复峒雨,日夜滔滔无穷已。以三纳七沅资湘,会作金湖八百里。 岳楼跨城城跨湖,湖水啮城浮草庐。风震雷霆威,电掣蛟龙辔。 若非神仙醉未醒,势挟楼飞耸两翅。须臾复霁景鲜妍,楼安似乘钓鱼船,水平疑地尽云散。 见天全蒙蒙,元气合莽莽。乾坤连君山,隐约湘君立。 螺髻旋青微带偏,太阳忽见中流没,波底闪闪涌明月。 如闻古瑟鼓云和
这首诗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日落众鸟昏,山寒百虫閟:太阳下山,鸟都飞走了;山里冷清,各种昆虫都躲在洞里。 岁时感物理,田园遂初志:一年一年的岁月过去了,我终于实现了我当初的梦想。 浩浩吾侪侣,莫莫穷深邃:我们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深深的山谷中寻找真理。 抚琴寒涧西,一音纳万吹:我在寒冷的山洞里弹奏琴曲,琴声传遍了整个山谷。 虽无沈沦趣,冀得清静意:虽然我没有沉沦的欲望
诗句释义: 1. 连天烽火起埃尘,荆棘丛中伏几旬。 - 描述战争的紧张氛围及作者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忍耐。"烽火"象征战争的紧张气氛,"埃尘"指战场的尘埃,"荆棘丛中"则形容身处险境。 2. 路隔干戈归梦阻,心惊鼙鼓徒居频。 - "路隔干戈"意味着战乱阻隔了回家的路,"心惊鼙鼓"表达对战事的担忧和害怕。"徒居频"表示由于战事频繁,被迫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 3. 不应大块难容我,已入深山尚畏人。 -
思归 隔江烽火照征衣,惊定重惊心力微。 秋在异乡容易老,家余四壁更思归。 湘流如带连天远,蓬转无根带梦飞。 去住思量都未可,天涯何处得因依。 注释: 1. 隔江烽火照征衣:隔着江的两岸,烽火照见战士们的战服。 2. 惊定重惊心力微:战争结束,心情稍稍安定,但疲惫的身体还是难以支持。 3. 秋在异乡容易老:秋天已经来到了异乡,很容易就变老了。 4. 家余四壁更思归:家里只剩下四壁,更加思念家乡。
湘潭别兄云心 双鸟告别故乡的山,来到衡阳展翅飞翔。 天气寒冷夜中鸣,此时离别感伤难。 远离家乡远行役,叶子飘落离开枝干。 依靠的是平生亲,可以安慰心中怀。 为什么被疏远抛弃,独自寻找往路回家。 你归去侍奉庭院,我独泣于岔道歧。 浮云异乡县,紧握手却在这。 人生天地初,游鱼出深池。 气息变化日渐薄,年命逐渐走向衰。 冥冥无尽头,悠悠何思复何思。 译文: 两只鸟儿告别故乡的山林,飞向衡阳的上空。
陆曾蕃是一位清代的诗人。以下是对陆曾蕃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陆曾蕃,字用庶,号蔗村,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出生地在浙江省的钱塘县,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地方。陆曾蕃的一生虽不算传奇,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有着不凡的成就。 2. 主要活动:陆曾蕃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清朝时期,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一首名为《秋雨》的作品。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感受
陈勤是清代诗人。 陈勤,字子勤,丹徒(今镇江)人,同治丁卯年(1867)举人。他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还游历于湖北,并曾在勺庭书院主讲。陈勤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深沉的情感寄托,也有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他的《冬雨夜坐》展现了对孤独与寂静的感慨,而《萤火虫》则透露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陈勤的诗歌创作不仅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他还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例如
陈起书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字通甫,号松心,是清朝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生平跨越了清朝的中叶和晚期,主要活动在湖南郴州一带。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曾担任过候选训导等职,体现了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清广东番禺人,字兰甫。 道光十二年举人。 六应会试不中。 尝选知县,不出。 主学海堂数十年,晚为菊坡精舍山长。 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 会通汉宋,无门户之见。 所著各书,以《东塾读书记》为一生读书心得之总汇。 另有《汉儒通义》、《声律通考》、《汉书水道图说》、《东塾集》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