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崖万仞倚天高,临水登山托彩毫。
金岭秋风驰列骑,石梁落日挂寒涛。
刘根自是乘霞客,子晋宁嫌控鹤劳。
窃怪季应招不至,憨然亭下续《离骚》。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可以推断出是唐代诗人。下面是对该诗的分析:
-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丹崖万仞倚天高(注释:红色的崖壁像万丈高山一样高耸入云)
- 临水登山托彩毫(注释:在水边和山上创作,用五彩的笔)
- 金岭秋风驰列骑(注释:金黄色的山岭中,秋风中奔驰着许多骑兵)
- 石梁落日挂寒涛(注释:石桥在落日时,被寒潮笼罩)
- 刘根自是乘霞客(注释:自称是乘着彩霞的游子)
- 子晋宁嫌控鹤劳(注释:宁愿选择轻松的鹤,也不愿辛苦地驾驭它)
- 窃怪季应招不至(注释:奇怪为何季先生没有到来)
- 憨然亭下续《离骚》(注释:憨厚地坐在亭子下续写了屈原的《离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石桥上创作的快乐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创作过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示例分析:
- “丹崖万仞倚天高,临水登山托彩毫。”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眺望远方的景象,以及他使用五彩的笔来创作的情景。这里的“丹崖”指的是红色的山崖,而“万仞”则表示山崖的高度非常之高。诗人站在如此高的山崖之上,能够俯瞰整个山谷,这是一种非常壮观的画面。而“临水登山”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即站在水边和山上创作的场景。最后一句“托彩毫”则是诗人用五彩的笔来创作,这个细节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 “金岭秋风驰列骑,石梁落日挂寒涛。”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他的创作过程。其中“金岭”指金色的山岭,暗示了秋天的到来;而“秋风”则带来了凉爽的感觉。诗人在这里骑着马奔驰在金色的山岭之间,这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而“石梁落日挂寒涛”则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景。当太阳即将落山时,它挂在石梁之上,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神秘感。同时,“寒涛”则表明了当时气温较低,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这种描述手法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感人。
- “刘根自是乘霞客,子晋宁嫌控鹤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古代人物的敬仰之情。其中“刘根”,可能是对某个古代人物的尊称,这里可能指的是屈原或者陶渊明等古代文人。而“乘霞客”则形容他们像仙人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于云海之上。而“子晋宁嫌控鹤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人物的一种羡慕之情。这里的“子晋”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仙人王子晋,而“控鹤劳”则形容他在控制鹤的过程中感到劳累。这种表达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一种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
- “窃怪季应招不至,憨然亭下续《离骚》。赏析: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未按时到达的疑惑和遗憾,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坦诚和幽默。这里的“窃怪”表示诗人暗自感到奇怪或担忧;“季应召”则指代那位朋友或熟人;“憨然”则是形容这位朋友或熟人憨厚的样子;“亭下续《离骚》”则描绘了诗人在亭子下面的场景,可能是在继续创作屈原的《离骚》。这句话既传达出了诗人对于未能及时见到朋友的失望,也展现了他与朋友间的亲密关系和幽默感。
“示例分析:
- “窃怪季应招不至,憨然亭下续《离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按时到达的朋友的一种微妙的情感。首先,“窃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怀疑,暗示了他对于此事的担忧和不解。其次,“季应招”指的是那位未按时到达的朋友,“不至”则表示他未能如期到达。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期待和失望,也展示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惜。接下来,“憨然亭下续《离骚》”描绘了诗人在亭子下面的场景,可能是他独自坐在那里继续创作屈原的《离骚》。这句话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创作的专注和投入,也展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回报。整体来看,这句诗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态度,也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性格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