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着人伦鉴,神州误宁馨。
多言臣不幸,至死目难瞑。
岁月淹床蓐,精诚绕帝庭。
滔天方未已,何以慰英灵。

【注释】

①刘潜庐:即刘潜,字潜庐(1825—1904),湖北武昌人。清光绪年间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侍讲、河南巡抚等职,有《潜庐诗稿》。

②神州:本义指中国,后也用来泛指国土。

③宁馨:安静舒适,不惹麻烦。语出《论语·宪问》:“子在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

④多言臣不幸:此指作者自谦。

⑤至死目难瞑:此指作者忧国忧民的至诚之心,至死也不能平静。

⑥床蓐:指床褥。古人认为床褥是与死亡相连的,故用床蓐喻指死亡。

⑦精诚:忠贞诚信,这里指对朝廷的忠诚。

⑧滔天:形容罪恶极大,不可告人。

⑨何以慰英灵:意即用什么来安慰死者英灵。

【赏析】

《挽刘潜庐议政》是一首悼念友人的作品。诗人在友人去世之后,深表哀悼之情,写下了这首诗。全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首句“早着人伦鉴”,表明作者在生前就注重修身养性,为人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次句“神州误宁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之情。他认为国家的危机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第三句“多言”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他认为自己的不幸遭遇,只是国家灾难的一部分而已,而且他至死都无法摆脱这个阴影。

接下来的句子“岁月淹床蓐”,则描绘了国家命运日益恶化的现状。而“精诚绕帝庭”,则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无限忠诚和期望。他希望能够得到君王的赏识和重用。

最后一句“滔天方未已”,则是对整个国家局势的概括和总结。他认为当前的局势已经达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而自己也无法再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了。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同时,它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现象。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悼念亡友的作品,更是一篇揭露社会现实的文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