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屯终不厌,珍重百年中。
饿有乡堪老,穷惟道可通。
晴檐坐初日,蠹简入春风。
寂寞观生理,谁能佳兴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主旨,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分析概括。本诗内容不难理解,全诗表达了诗人在困厄中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并积极地追求人生目标,以期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愉悦的思想感情。“艰屯”即艰难困顿,指诗人的遭遇;“珍重百年中”意为珍视百年光阴,指珍惜生命。“饥有乡堪老”是说饥饿时有家乡可以安身,而贫困时只有道义可供通达;“晴檐坐初日”,是说雨过天晴后,坐在屋檐下欣赏着初升的太阳;“蠹简入春风”,是说蠹虫蛀食了书简进入了春天的风中,这里用典表明自己虽身处困境,但志向高远、信念不改。“寂寞观生理”意为孤独寂寞地观察自己的境遇;“谁能佳兴同”意为谁能与我共同享受这种乐趣,抒发了诗人孤苦寂寞的情感。
译文:
艰难困苦终不厌,珍视百年好时光。
饥饿之时有故乡,贫穷之际唯有道。
雨后屋檐下初见日,读书人被蠹虫蛀。
寂寞独处观世事,又有谁与共欢乐?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当时诗人正处在政治上失意的低谷之中。诗人借写自己的境遇,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矢志不渝,努力进取,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首联点明自己的处境,直言其“艰屯”。颔联两句写自己虽处于困境之中,但内心并不消沉,反而觉得有家乡和道义可依。颈联写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是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继续奋斗。尾联写自己虽然孤独寂寞,但却仍能自我欣赏,自得其乐。全诗通过写自己身处困境却不消沉,仍能自我欣赏、自得其乐,表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